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传统节日 西方的重要节日唱 1.春节:农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传统节日

西方的重要节日唱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3.清明节四月五日左右

4.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5.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6.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7.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8.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

1.元且节:每年1月1日

2.情人节:每年2月14日

3.复活节:约在3月7日左右

4.愚人节:每年4月1日

5.母亲节:每年5月份的第2个星期日

6.父亲节:每年6月份的第3个星期日

7.劳动节:每年9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一

8.万圣节:每年10月31日

9.万灵节:每年11月2日

10.感恩节:每年11月最后一个星期四

11.圣诞节:舟年12月25日

 

上表是关于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比较。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示例: 论题:中西方传统节日是东西方不同文明的产物,体现了鲜明的文化特色。 阐述:中国传统节日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同时受宗法制度、儒家思想、地域风俗、民间信仰影响,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注重家族观念和“忠”“孝”“仁”义”,祈盼安定富足生活的美好愿望,充满了中国式的人情味道。西方传统节日宗教色彩浓厚,同时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特色,注重人性、亲情的表达,同时体现了对个体劳动的尊重。 【解析】本题从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比较来看,不难发现,传统节日和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宗教信仰、民间习俗等相关。就中国传统节日来看,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注重家族观念和“忠”“孝”“仁”义”,祈盼安定富足生活的美好愿望,充满了中国式的人情味道。而西方传统节日则宗教色彩浓厚,同时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特色,注重人性、亲情的表达,同时体现了对个体劳动的尊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孔子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在德才方面有严格要求。汉武帝时期,逐步实行“独尊儒术”,改革选士制度,开创太学。唐代推行“重振儒术”的文教政策。宋太祖宣称“宰相须用读书人”,并规定:“进士须通经义,尊周孔之礼。”中央设国子监,招收“京朝七品以上子孙。”据统计,宋朝书院共有203所。长江流域占74.6%,珠江流域占21.53%,黄河流域占3.52%,民办多于官办。南宋朱熹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为学之序。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规定“一切军民利病,农工商贾皆可言之,唯生员不可建言”。“生员所作文章,不许妄行刊刻,违者治罪”。

——摘编自郭家齐《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洲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科,应由各书局自行修改。初等小学校,可以男女同校。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小学手工科,应加重视。中学以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大学应国家需要为宗旨,分文、理、法、商、医、农、工七科。规定“实业学校以教授农工商业之知识技能为目的”。

——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1912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教育相比,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制度有哪些发展,并加以简要评价。

 

查看答案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联合国主要机构的会员国数量大幅增加,联合国大会的作用显著提高,美国代表指责这是“多数暴政”,甚至宣称愿意看到联合国会址从美国搬走。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

A. 民族独立国家的兴起

B. 世界多极化的形成

C. 经济全球化的冲击

D. 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查看答案

托克维尔指出:“假如美国总统犯了叛国大罪。这时,先由众议院弹劾总统,接着由参议院宣布罢免他的职务。然后他才到陪审团出庭受审,只有陪审团可以剥夺他的自由或生命。”据此,托克维尔强调美国

A. 总统受到国会和法院制约

B. 三权分立体制已发展完善

C. 政治审判的程序较为严格

D. 最高司法权集中于陪审团

 

查看答案

1832年的英国议会改革,一方面通过给予资产阶级和上层中产阶级选举权,赢得了新兴社会阶层的忠诚;另一方面,成功地抵制了来自中下阶层的压力,令工人阶级的激进运动陷入孤立境地。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 民主政治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B. 工人的经济状况没有改变

C. 工业革命的开展助推社会进步

D. 社会阶层裂痕进一步拉大

 

查看答案

古罗马法规定,家父是家庭财产的唯一所有人,他不仅可以随心所欲地处置家庭财产,家子取得的财产不论来源,原则上均归家父所有。然而对于家子之债,家父却不一定有责代偿。这反映出古罗马法

A. 注重人伦关系的渗透

B. 突出男性成员的法律地位

C. 保留了野蛮的习惯法

D. 用血缘亲情维护共和体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