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深,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阅读材料: 材料一通...

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深,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阅读材料:

材料一通常认为,全球化经历了三个波次或四个阶段。从地理大发现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波全球化浪潮,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是全球化空前曲折及调整时期,一战爆发和1930年代国际金本位制崩溃,全球化开始了第一次逆转过程;二战后是分裂及平行推进的第二波全球化时期;冷战结束后则是全球化深入、全球拓展的第三波,全球化时代的真正到来。总体上看,近500年以来,全球化尽管有重大挫折,但依然不断深化向前。

——储昭根《当前西方的反全球化浪潮:成因及未来走向》

材料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出现了明显的逆全球化倾向……本轮逆全球化动向具有强烈的政治力量主导性。过去反对经济全球化的力量来自民间社会,政治力量则极力助推经济全球化,但如今这种局面似乎发生逆转。欧美国家利用国家权力限制本国资本、企业的自由流动,强行干预自由市场机制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国家经济管制极端化。

——吴志成、吴宇《逆全球化的演进及其应对》

材料三当前全球化逆动是美国等西方大国对其推动的全球化主动收缩,是基于全球化进程中利益分配不满的反映,也是美国对自己推动的全球化规则体系开始改弦更张……特别是近年以来英国脱欧、特朗普退出TPP协定及奉行“美国优先”的策略等现象,引发国际社会高度警觉。

——摘编自陈伟光等《逆全球化暗流与中国应对》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全球化发展进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球化开始第一次逆转”的背景和主要表现。

(2)据材料二,“本轮逆全球化倾向”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逆全球化的实质及其对全球化的不利影响。

 

(1)特点:阶段性、曲折性、渐进性。 背景: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表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关税战或贸易战)。1.变化:逆全球化的推动力量由民间主导转为政府主导(政治力量主导)。 原因:政府利用国家权力干预自由市场;金融危机的冲击;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 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部分大国国际责任意识的消减; 民族(民粹)主义思想抬头。1.实质:调整规则以实现利益重新分配。 不利:不利于各国市场的开放;妨碍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阻碍了各国的经济合作。 【解析】第(1)问,“特点”,依据材料一信息“全球化经历了三个波次或四个阶段。……总体上看,近500年以来,全球化尽管有重大挫折,但依然不断深化向前”概括得出:阶段性、曲折性、渐进性。“背景”,依据材料信息“一战爆发和1930年代国际金本位制崩溃,全球化开始了第一次逆转过程”得出: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冲击。“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关税战或贸易战角度分析。 第(2)问,“变化”,依据材料二信息“本轮逆全球化动向具有强烈的政治力量主导性。过去反对经济全球化的力量来自民间社会,政治力量则极力助推经济全球化,但如今这种局面似乎发生逆转”得出:逆全球化的推动力量由民间主导转为政府主导。“原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金融危机的冲击、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发达国家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部分大国国际责任意识的消减、民族主义思想抬头等角度分析。 第(3)问,“实质”,依据材料三信息“当前全球化逆动是美国等西方大国对其推动的全球化主动收缩,是基于全球化进程中利益分配不满的反映”得出:调整规则以实现利益重新分配。“不利”,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利于各国市场的开放、妨碍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阻碍了各国的经济合作等角度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阅读材料:

材料一自强这一概念在19世纪60年代已被赋予新的意义。就民族意义而言,自强以图御侮开始成为自觉意识,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刺激的结果。……文化教育上的新设施是洋务运动仅次于工业的重要内容。这些设施,是传统的封建文教体制边上长出来的新东西。虽然它们没有直接取代后者,但由于它们的存在,保守的封闭圈子毕竟出现了缺口。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教育救国思潮的发展脉络是与中国近代社会救亡图存的主题相一致的。内忧外患之下,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必然构成近代文化知识体系的重要部分,发展教育被看成了重要的甚至根本的手段。民族危机愈深,救亡图存的呼声愈高,教育救国的思潮就愈为高涨。各时期教育救国的重提并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从“睁眼看世界”、到“变器不变道”、再到“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从知识层次、到制度层次、再到文化心理层次,教育救国论者在对中西文化的反思中对“教育救国”内涵的认识逐步丰富和深化。教育救国论者以自己的积极实践推动了旧中国教育的发展,他们所焕发和激起的爱国热情,时至今日仍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摘编自吴玉伦《教育救国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洋务运动在教育方面是如何打开“缺口”的?“缺口”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近代中国前期的相关史实,以“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与救国图存的关系”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流畅;280字左右)

 

查看答案

行省制是元朝在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阅读材料:

材料一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

——《元史·卷91》

材料二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腹里乃中书省的直辖区,地近京畿,位置重要。为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腹里地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合并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地。

——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

材料三元朝史学家揭傒斯说,“镇以磐石宗,重以分省寄”,《元史·明宗纪》也称行省为“方面之寄”。合而论之,即在传统的郡县制基础上另加行省之类的高层督政组织于中央与路府州县之间,把行省当做分寄与集权的枢纽,既有所分寄,又立足于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行省的主要职能,并概括行省在设置上的变化。

(2)据材料二,元朝行省划界的原则是什么?并分析其意图。

(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行省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并概括元朝行省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地位。

 

查看答案

“它创造的艺术世界基于现实,但又不是模拟现实的‘镜像世界’,而是一个想象的、超现实的、主观化了的世界。因此它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常常会改变生活原有的形态,在感情和理想的强烈作用下,大胆地、人为地、创造出虚构的意向、人物或环境。”下列作品表现的风格与材料描述一致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1971年,英国失业率正在上升,失业人数超过100万,这个数字人民很难接受。新当选的保守党政府立即着手解决失业问题,但是又出现了更大程度上的通货膨胀。为解决上述问题,英国政府

A. 进一步扩大福利国家规模

B. 调整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

C. 加强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

D. 开创“新经济”发展模式

 

查看答案

1961年不结盟运动第一次首脑会议宣言倡导,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要求签订国际性的裁军条约,消除经济不平衡,废除国际贸易中心的不等价交换,撤除一切设在别国领土上的军事基地和消除核战争的威胁,只有根本消除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才能实现持久和平。宣言表明不结盟运动

A. 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

B. 以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为行动纲领

C. 联合全球治理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D. 谋求实现各国政治民主化与自由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