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随着洋务运动的逐步开展,京师同文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随着洋务运动的逐步开展,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近代学堂出现,留学之风开始盛行。19世纪70年代后,部分改良人士、维新派代表甚至一些知名的欧美传教士,纷纷以著文、上书等形式建议清政府仿效西方建立学校制度,并提出不尽相同的学制方案。1902年,张百熙被任命为管学大臣,负责制定学制章程,他把学制主系列分为三段七级,学堂课程主要为人伦道德、中国文学、地理、外国文、算学、博物、物理及化学、图画、体操。在学制主系列学堂外,兴办农工业、艺徒、警察监狱、邮电、铁路、矿物、武备等专科学堂。这种重视实践与专业课的结合教育,对当代大学教育大有裨益。

——摘编自孙培育《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

在历史上,德国以“教育国”著称于世。19世纪之后,德国逐步广泛建立起由大学到小学的公立学校系统。1830年之后,初等学校将阅读和书写分开教学的状况也得到改变,阅读和书写被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实行整体教学。1872年帝国颁布《普鲁士国民学校和中间学校的一般规定》以促进普鲁士国民学校的发展。与此同时,德国注重义务教育。到19世纪末,义务教育从6岁开始到14岁结束。忽视义务教育的父母将要接受罚款甚至判刑等惩罚。在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的一百多年中,德国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师范教育、教育行政及教育思想,均领先于其他西方国家。

——摘编自郜芳芳《近代德国普及教育之路》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教育改革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德国教育改革与晚清教育改革内容的相似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1)设近代学堂,开留学之风,改革传统教育体制;建西式学制,定学制章程,推动教育近代化;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新式人才。 (2)相同:建立学校制度;带有近代色彩。 不同:中国: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注入自然科学等内容。 德国:重视阅读与书写及国民素质的培养。 原因: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洋务运动及清末“新政”的推动;西学东渐;进步人士的推动。 德国: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求。 【解析】(1)据材料“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近代学堂出现,留学之风开始盛行”、“仿效西方建立学校制度,并提出不尽相同的学制方案。1902年,张百熙被任命为管学大臣,负责制定学制章程”、“这种重视实践与专业课的结合教育,对当代大学教育大有裨益”加以归纳概括即可。 (2)第一问,据材料“德国逐步广泛建立起由大学到小学的公立学校系统”并结合第(1)问的内容加以比较即可得出二者的共同点;第二问,由材料“学堂课程主要为人伦道德、中国文学、地理、外国文、算学、博物、物理及化学、图画、体操”可以得出中国将传统文化的教育和近代自然科学的教育相结合;据材料“初等学校将阅读和书写分开教学的状况也得到改变,阅读和书写被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实行整体教学”可以得出德国教育的特点。第三问,结合二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加以回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2014年的一幅漫画《美国患上贸易保护依赖症》。该漫画表明

A. 国际贸易总体发展缓慢

B. 经济危机的破坏性增强

C. 世界贸易缺乏制度构建

D. 贸易壁垒危及自身利益

 

查看答案

1939年,苏联政府规定农业税的征收标准由原来的固定税额改为按收入标准征收累进税;1940年,进一步规定义务粮的收购标准,由按照农户播种面积及饲养牲畜数量征收改为按照农户耕地面积的多少来计算。上述措施的实施

A. 直接扩大集体农庄的规模

B. 缓解战争前线的供给困难

C. 有效抑制个人经济的发展

D. 确保“二五计划”的完成

 

查看答案

1870年之前,英国各州的行政司法权力由地方贵族出身的治安法官掌握。此后,英国对州政府进行改革,成立了由选举产生的州务会议,掌管地方行政警察事务,原来的治安法官只保留受理诉讼的职权。这种变化反映了

A. 地方贵族退出政治舞台

B.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C. 议会成国家权力的中心

D. 行政与司法的分权制衡

 

查看答案

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妇女在结婚时自己做主,等于自贬为妾。如果没有新娘的男性亲属将新娘交给新郎,那只是男女的结合而不是结婚,因而不能得到城邦的认可,其子女不能拥有公民权。”这说明,在当时的雅典

A. 法律注重保护男性权益

B. 女性权益受到一定限制

C. 包办婚姻受到法律保护

D. 女性有部分婚姻主动权

 

查看答案

下图为1978-200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及其所占的GDP比重变化示意图。据此可以推知

A. 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B.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C. 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更加优越

D. 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