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乐记》说:“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乐至则...

《乐记》说:“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这则材料对“乐”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体现贵贱有序

B. 体现民主观念

C. 维系社会和谐

D. 注重音乐熏陶

 

C 【解析】材料的意思,礼能保持社会等级有序,乐能保持社会关系和睦,故乐的作用是有利于维系社会和谐,因此C项正确;A项涉及到礼乐两个制度,故不准确,排除;礼能保持社会等级有序,强调等级,不能体现民主观念,排除B项;D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不符合“乐文同则上下和矣……乐至则无怨”,故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孟子既提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以世袭贵族治理数以百万计农民的施政理念,又勾画了一个“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的最低限度的保障。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 表达了社会动荡时期对精英政治的理性需求

B. 体现了以民众利益为出发点的“仁政”理念

C. 孟子思想中出自于人类天性的完美政治诉求

D. 社会大变革背景下封建政府的社会保障制度

 

查看答案

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其主张体现了

A. 进步史观

B. 天命史观

C. 循环史观

D. 英雄史观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流派希望人类同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维持人类生存的永恒。强调以内心体验为中心,引导思想超越具体的有形的世界,直探神秘的终极世界。该思想流派应是

A. 道家

B. 法家

C. 儒家

D. 墨家

 

查看答案

据史料记载,在清代,“土地则屡易其主,耕种不时”;“人之贫富不定,则田之去来无常”;“有田者或自有而之无,无田者或自无而之有。”这反映出了清代

A. 土地兼并日益合法化

B. 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C. 土地的流转较为频繁

D. 农村贫富差距加大

 

查看答案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晚明海外贸易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臣请言开洋之利。我中国人若贩吕宋,则单是得其银钱而已。……是以中国湖丝百斤至彼悉得价可二三百两。”

何乔远《请开海事疏》

“东洋吕宋,地无他产,夷人悉用银钱易货……故商人回澳,征水陆二饷外,属吕宋船者,每船更征银百五十两。”

张燮《东西洋考》

“所通乃吕宋诸番,每以贱恶什物易其银钱,满载而归,往往致富。”

李廷机《李文节集》

 

 

A. 晚明政府禁止民间海外贸易

B. 白银自吕宋流入中国

C. 西方殖民者垄断东西方商路

D. 中国商人主导对外贸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