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说文解字》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就是教诲培育的意思...

《说文解字》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就是教诲培育的意思,它是人类文化传播的首要手段,教育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同时又折射出浓厚的时代背景。    

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选取材料中的任一历史现象进行评述。(要求:论证要围绕主题展开;论点应有史实支持;论述要层次分明;语言要通顺流畅)

 

答案: 示例一: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兴起是时代的产物。 论述:由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经济形势的变化打破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孕育成熟。新兴地主阶级为保护自己的利益,积极要求参与社会政治生活,进行政治改革。这种经济下移和政治下移是私学产生与发展的先决条件。“士”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其产生适应了诸侯争霸的需要。 私学的产生和发展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了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道德水平;打破了西周以来“学在官府”“礼不下庶人”这一国家垄断教育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古代学术文化的广泛传播和学术下移,促成了百家争鸣时代的来临。 示例二: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教育的滥觞。 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太平天圉运动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清王朝与列强暂时出现“中外和好”局面。为了应对内忧外患,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统治,徐图中兴。此时京师同文馆应运而生。起初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后来内容涉及数理、航海、测算、天文、地理等。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次尝试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基本上取消了四书五经的科目。它带动了一批新式学校的设立,促进了西方文化的传播,培养了大批新式人才,是中国教育的一次巨大革新,是中国近代教育的起源。 示例三:教育的春天——恢复高考。 论述:“文化大革命”中废除了招生考试,大学招生采用“自愿报名,群众推蓉,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方式,人才选拔机制陷入混乱。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百废待兴,主持教育工作的邓小平推动了高考制度的恢复1 977年,恢复高考废除了“群众推荐”,重新确立了选拔人才时公平、择优的原则。恢复高考推进了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是中国走向改革开放的一个伟大起点。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人才。 【解析】本题是个开放型的题目。从材料“教育就是教诲培育的意思,它是人类文化传播的首要手段,教育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同时又折射出浓厚的时代背景”中可以分析出教育的影响;然后从“孔子创立私学---杏坛”“洋务派创立京师同文馆”“1977年恢复高考”三幅图中选取一幅,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观点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洋与陆地一样,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

材料一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会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二17世纪荷兰殖民地分布图:

19世纪末英国殖民地分布图:

材料三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清王朝内部发生了著名的“海防塞防之争”。争论的第一阶段,表现为防俄与防日之争,其实质是,沙俄和日本谁是中国最大的敌人。第二阶段则表现为传统与现实之争,其实质是何以救国,是固守封建礼教典章制度,还是学习西方现代文明。防日与防俄之争是表象,传统与现实之争才是实质。海防与塞防争论的结果,清政府选择了海防与塞防并重。(编者注:19世纪60、70年代以来,俄、英、法、日等国加大对我国新疆、西藏、云南、两广和台湾的侵略,清政府面临严重的边疆危机。)

——朱华《简述晚清海防与塞防争执内幕》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荷、英两国海外殖民地在分布上的不同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

(3)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引发“海防与塞防之争”的原因以及争论带来的影响。

 

查看答案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

A. 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B. 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C. 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D. 分封制度受到冲击

 

查看答案

朱熹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他在这里强调

A. 教育应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

B. 要继承和发展太学的传统

C. 仁者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D. 须全面贯彻孔子的教育理念

 

查看答案

(题文)西汉建立前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农业税征收比例曾低至1/30,虽然促成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但又远远不能满足王朝财政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此后西汉政府

A. 提高农业税和商业税比例    B. 大量裁减政府机构和人员

C. 加强了对经济资源的垄断    D. 严厉打击用积居奇的商人

 

查看答案

19世纪末,定居温州的英国传教士苏慧廉曾记下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中国男孩在教会学校接受人种知识测试,老师与他的回答如下图中所示。这一对话实质上反映了当时国人(     )

A. 对西方的了解加深

B. 已经接触西式教育

C. 民族意识不断觉醒

D. 民族自大心理尚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