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和美国的参战决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和美国的参战决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负。在这场大战中,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通常所称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欧洲”现已死去,而且无复活希望。

﹣﹣哈乔•霍尔本,1951年

材料二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就在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时,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独立。……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西方世界如今是人类命运的主宰者。似乎十分有悖常理但又千真万确的是,对西方实际统治的反抗已大大有助于完成西方文化对世界的征服。为了确保自己的生存,世界其余地区不得不模仿西方。正是西方的方式,信仰和目标已为人们所接受,并被用来同西方的控制作斗争。

﹣﹣F.L.K.胡斯,1953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全球和地区两个角度概括指出“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含义及其成因。

(2)材料二中讨论“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别指出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东山再起”原因。

(3)指出材料三的核心观点及作者的主要着眼点。

 

(1)从全球的角度看,指的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成因: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殖民活动及殖民体系的建立;启蒙运动和启蒙思想的传播;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等.从地区的角度看,指的是以法徳两国为主体的欧洲大陆体系.成因:法德两国欧洲大陆上两大传统强国;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 (2)着眼点:社会制度的对立和意识形态的分歧.原因:东欧方面,苏联的扶持(或走人民民主道路)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作用(或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西欧方面,美国的扶持(或杜鲁门主义的推行)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存在(或建立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马歇尔计划的推行)、西欧的联合. (3)核心观点:西方主宰世界.着眼点:文明的冲突(或文明史观).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的欧洲体系”和二战后欧洲发生的新变化。传统欧洲对世界近代化进程的影响很大,从工业革命、启蒙运动等的影响即可看出。二战后欧洲发生的变化受当时冷战、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较大。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含义,应当联系教材所学,可知从全球来说,指的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这种体系的形成原因,应当联系近代新航路开辟后的重大事件如工业革命、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启蒙运动、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等方面来说明。从地区来说,指的是以法徳两国为主体的欧洲大陆体系,这种体系的形成原因,应当联系近代法德两国作为传统强国来说明。 (2)“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的主要着眼点,根据材料中的“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可知是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角度。20世纪50年代东欧与西欧“东山再起”的原因,应当联系教材所学,从当时的社会状况来说明,如对于东欧来说,政治方面应当是走人民民主道路,经济方面是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而对于西欧来说,美国的扶植和西欧的联合都是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 (3)材料三的核心观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为了确保自己的生存,世界其余地区不得不模仿西方”分析得出。作者的主要着眼点,根据材料中的“正是西方的方式,信仰和目标已为人们所接受,并被用来同西方的控制作斗争”分析得出是文明的冲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德正德以后,欧洲殖民者东来,中国优良的手工业品不断地运往欧洲市场,欧洲殖民者为了支付与中国贸易的差额,运进了大量的白银,这就使正德以后的银币使用较前普遍,到了嘉靖四十一年,全国班匠普遍征银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政府就废止了双规办法,一律以银代役。该年工部题准:“行各司府,自本年春季为始,将该年班匠(工匠)通行征价类解,不许私自赴部投当.仍备将各司府人匠总数查出,某州县额设若干名,以旧规四年一班,每班征银一两八钱,分为四年,每名每年征银四钱五分……”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材料二

淘金人纷纷涌向德国境内的金银矿山,尽管许多矿山已经资源枯竭,但他们仍然拼命挖掘。1460~1530年间,中欧的银产量增加了5倍以上。除了争取更多的对外贸易顺差和搜刮金银器皿,并把它们熔化及鼓励开采金银矿外,政府还设法让金银铸币的成色降低。16世纪前半期,英国就采取了这种做法,使英国硬币的含银量在短短的8年内(1544~1551年)跌到接近原来的四分之一左右。这一切正如恩格斯在《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一文中指出:“在15世纪末,货币已经把封建制度破坏和从内部侵蚀到何种程度,从西欧在这一时期被黄金热所迷这一点看得很清楚。”

——据厉以宁《资本主义的起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明代后期“一律以银代役”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欧洲市场中的金银流通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恩格斯的观点。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世纪50年代,清王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又遭到大平天国运动冲击,赔款及军费导致了严重的财政危机。清廷办捐输(卖官)、运饷盐、拨丁漕、征地丁、提关税、收杂捐、铸大钱、发票银等手段并用,仍无法弥补庞大的军需开支。咸丰三年,清廷在北京试行向商铺征税,导致商人不满,试行不到五天即告失败。随后,清军将领在江苏扬州开设厘金局,向米行“劝谕”助饷。咸丰帝批准地方督抚自行“就地筹饷”,在苏、湘、川等省试办,各地纷纷效仿,至1862年已基本推行于全国。太平天国被镇压后,厘金又变为正式税收、新商税,成为晚清和北洋军阀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支柱之一。但地方各自为政,厘金征课标准不一,到处设卡抽厘,给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带来种种弊害,至1931年才被裁撤。

——摘编自田志明《略论厘金制度的创行及其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概括厘金制度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行厘金制度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历史上考察,经济全球化过程至少开始于14世纪末期。欧洲人在掌握了先进的航海技术和丰富的天文、地理知识之后,率先进行了跨越大洋、联系外部世界的远航。在此后的几百年间,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确立和西欧国家的对外扩张而不断推进。但在19世纪结束之前,由少数发达国家强行推进的全球化主要还是体现在对外贸易的扩大和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政治统治上。

——摘编自【英】查尔斯·欧蒙《全球化和地区开发》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再次成为支配世界发展的新趋势。这次经济全球化无论在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在推进速度上都超越了以往。本轮经济全球化与早期的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就是建起一套对全球市场开放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本轮经济全球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发展市场经济成为各国经贸联系的共同基础。

——摘编自《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理论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4世纪末期欧洲人开启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史实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无论在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在推进速度上都超越了以往”。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是有生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作者强调的是

A. 世界市场逐步发展推动工业文明的扩展

B. 交通工具变革成为文明演进的关键

C. 工业文明推广实质是各国之间相互借鉴

D. 世界普遍确立工业文明的主导地位

 

查看答案

中国人去过印度洋上的30多个港口,每到达一处他们就劝导或强迫当地统治者承认明朝的宗主权。由此可见,这种航海活动的目的是

A. 宣扬中国的国威

B. 拓展中国的海外市场

C. 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D. 加强双方经济文化交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