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第一是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第二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第三是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

第一是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第二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第三是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体现此隆中三策的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十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B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1978年底,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进行冤假错案的平反,体现了“停止批邓”、“生产狠狠抓”和“冤案一理”,故本题应排除晚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C、D两项,选择B项;“批邓”开始于“文革”期间,晚于中共八大的召开,故排除A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

A. 不受官府控制

B. 由官府控制

C. 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

D. 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

 

查看答案

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1492年,发现新大陆的消息传遍整个西班牙以后,他便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当他返回西班牙时,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仪迎接他,并在宫内设宴招待……。”文中的“英雄”是指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查看答案

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看到一座城市中同时并存有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类企业。这座城市应该是

A. 苏州

B. 重庆

C. 上海

D. 沙市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流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大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

C. 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D. 广东省率先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厂的情况

材料二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情况(单位:家)

——根据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提供的统计数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当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并简要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2)根据三则材料,分析民族工业的发展有何特点?你认为这种工业发展的特点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何不利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