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前工业化时期(15—18世纪),英国乡村社会经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前工业化时期(15—18世纪),英国乡村社会经济关系的深刻变革有两大最突出的现象,即乡村工业的广泛兴起和圈地运动的普遍发生。以毛纺织业为主体的乡村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乡之间横向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人口的互动,城市资本对农村的渗透以及城市对乡村经济辐射能力的加强。到工业革命前夕,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已遍布广大农村地区,加快了英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据《前工业化时期英国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材料二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些知识分子以“民族自救”为己任,毅然深入偏远落后的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运动。他们开展艰苦细致的扫盲工作,倡导革除陋俗,引进推广农业技术,建立生产、销售、信用等合作社,努力构建农村医疗保健体系。全面抗战爆发后,运动被迫中止。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开展土地革命,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苏维埃政府把发展农业生产放在首位,组织农民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兴办一批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有计划的发展商品经济……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粉碎了敌人的经济封锁。

——据《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前工业化时期英国农村经济出现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乡村建设运动相比,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特点,并对两者分别加以简要评价。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农村拓展;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取代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小农经济发展为资本主义大农业;自耕农大量破产成为自由劳动力,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产生;乡村工业发展,经济结构变迁;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新格局。 (2)特点:工农民主政权主导;根本变革封建生产关系;以发展农业生产为核心;建设新民主主义经济。 评价:乡村建设运动:反映了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和担当精神;是对农村经济文化建设的有益探索;未实现对农村的彻底改造。 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粉碎了敌人经济封锁,巩固了苏维埃红色政权;推动民主革命进程;为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借鉴。 【解析】本题考查前工业化时期英国农村经济出现的新变化、中国近代史上的乡村建设运动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 (1)前工业化时期英国农村经济出现的新变化,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即乡村工业的广泛兴起和圈地运动的普遍发生”“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人口的互动,城市资本对农村的渗透以及城市对乡村经济辐射能力的加强”“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已遍布广大农村地区”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2)与乡村建设运动相比,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开展土地革命,破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苏雏埃政府把发展农业生产放在首位”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对两者分别加以简要评价,对于乡村建设运动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一些知识分子以‘民族自救’为己任”“他们开展艰苦细致的扫盲工作,倡导革除陋俗,引进推广农业技术”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对于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开展土地革命,破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粉碎了敌人的经济封锁”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漫画载于2018年3月9日美国报刊漫画家协会网站,题目是《自筑壁垒》,它从深层次说明了

A. 当今世界单极格局仍不可动摇

B. 中美两国的核心利益矛盾突出

C. 推动全球化发展进程任重道远

D. 贸易保护主义让美国陷入孤立

 

查看答案

据统计,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2/3的外汇收入来自向西方出口石油及油气产品,同时又大量进口西方的机械设备、粮食和食品,1984年仅从美国和加拿大进口粮食就达2680万吨。这一状况

A. 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

B. 弱化了苏联经济的更新能力

C. 使得苏联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D. 提高了美苏世界经济话语权

 

查看答案

至少三千年前人类就已经开始发明并应用一些牙齿清洁法,只不过同古代达官贵人才有私人浴室一样,牙齿的清洁程度是与社会阶层挂钩的。将牙膏首先批量生产、以相对低廉的价格销售、推广到普通大众的是美国的高露洁公司。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等级制度逐渐消失

B.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C. 新科技发明的出现

D. 工业化生产的推广

 

查看答案

古罗马法规定,家父是家庭财产的唯一所有人,他不仅可以随心所欲地处置家庭财产,家子取得的财产不论来源,原则上均归家父所有。然而对于家子之债,家父却不一定有责代偿。这反映出古罗马法

A. 注重人伦关系的渗透

B. 突出男性成员的法律地位

C. 保留了野蛮的习惯法

D. 用血缘亲情维护共和体制

 

查看答案

据统计,截止到1979年上半年,全国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高达两千多万人。到1982年,全国城镇集体和个体劳动者人数比1978年增加了35.6%,其中个体劳动者人数为1978年的8.8倍。这一变化反映出

A.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大量劳动力

B.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提供了就业岗位

C. 国企改革的深化推动城市所有制变革

D. 就业压力助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