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明代,士大夫与皇帝发生冲突,其政治诉求不限于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明代,士大夫与皇帝发生冲突,其政治诉求不限于统治上层,而在于对民生、民风问题的深刻关切,展现出关怀民间社会的价值取向。与之相对,明代皇帝虽亦有许多敬天保民的言论,但是通观其政治实践,却时常展现出皇帝至尊、朕即朝廷的理路,展现出一种私天下的取向。“礼”被抗争之臣反复提及,在中国古人的观念中,“礼”与“理”二者相通,士大夫据“礼”成“理”,持守理在君上的政治价值观。明代士大夫虽因职官不同,具体政治诉求不一,但就朝廷公共权力分配这一角度看去,都指向反对皇权专制极端化,主张君臣分职、共治天下。臣的这种诉求,并不是要求“虚君”,也远没有走到近代革命党人要求确立分权体制的程度,而是一种臣在文化层面对自身政治权力的正当性确认与有效性的期待。

——摘自李佳《论明代的君臣冲突》

材料二时务学堂师生问答

杨树谷(学生)问:“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读书至此,不免有疑。夫委贽为臣,当临难无苟免,何得不谏君于过,而竟以去云乎哉?虽曰当时人主不足以有为,而臣道之不可不尽也明矣。孟子之意究竟何如?”

教习梁(启超)批:(记)曰:“非特君择臣也,即臣亦择君。”又曰:“君使臣以礼。”夫臣者也,与君同办民事者也……六经之中,言此等道理者极多,绝不为怪异也。自秦以后君权日尊,而臣之自视,以为我实君之奴隶。凡国事之应兴应革,民事之应损应益,君之所为应直谏犯颜者,而皆缄默阿谀为能,奴颜婢膝以容悦于其君,而“名节”二字扫地尽矣。至于今日,士气所以委靡不振,国势所以衰,罔不由是。此实千古最大关键矣。其亦未闻孟子之大义焉耳!

——摘编自梁启超《自立:梁启超论人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君臣冲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梁启超是如何论证孟子关于君臣关系思想的。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君主权力的认识。

 

(1)①君臣双方政治理念存在分歧;②士大夫具有较好的政治原则性,恪守“理在君上”的理念;③士大夫参政意识提高,主张君臣分职、共治天下;④丞相制度被废除,君臣缓冲机制的缺失;⑤君主强化权力,对臣下控制日趋严格。 (2)说明:①援引儒家经典中的言论来说明孟子的言论是符合儒家思想的;②从秦朝以后君臣关系的变化角度举实例说明君主专制下的君臣关系违背了孟子和儒家思想。 认识:①君主权力受到时代和本国政治体制的制约,在不同时代君主权力的大小会有较大差别;②随着时代进步,应对君主权力进行制约,防止出现独裁专制现象。 【解析】第(1)问,“原因”,依据材料一信息“士大夫……政治诉求不限于统治上层,而在于对民生、民风问题的深刻关切,展现出关怀民间社会的价值取向……明代皇帝……却时常展现出皇帝至尊、朕即朝廷的理路,展现出一种私天下的取向。……士大夫据‘礼’成‘ 理’,持守理在君上的政治价值观。明代士大夫……都指向反对皇权专制极端化,主张君臣分职、共治天下”得出:君臣双方政治理念的分歧、士大夫恪守“理在君上”的理念、士大夫主张君臣分职共治天下等;结合所学知识从丞相被废除、君权集权强化等角度补充。 第(2)问,“说明”,依据材料二信息“非特君择臣也,即臣亦择君” “君使臣以礼”……自秦以后君权日尊,而臣之自视,以为我实君之奴隶”,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援引儒家经典中的言论来说明孟子的言论是符合儒家思想的;从秦朝以后君臣关系的变化角度举实例说明君主专制下的君臣关系违背了孟子和儒家思想。“认识”,结合所学知识从君主权力受到时代和本国政治体制的制约、随着时代进步应对君主权力进行制约等角度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A. 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

B. 两极格局的瓦解

C. 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

D. 全球化进程加快

 

查看答案

下图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方案。该方案反映了

A. 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

B. 国际间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C.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均衡发展

D. 发达国家对全球经济控制的丧失

 

查看答案

比利时外交部长斯帕克在1956年的一份报告中强调:“欧洲这一世界制造业的巨头,曾经从其海外市场获得大量重要资源,如今正面临着外在地位衰弱、影响力衰减的局面,它在分裂中失去了进步的能力。”斯帕克认为欧洲失去“进步的能力”的主要原因是

A. 欧洲国家间矛盾尖锐竞争激烈

B. 战后亚非国家纷纷独立,东西欧对峙

C. 战争沉重打击欧洲各国的经济

D. 战后美国独占世界市场,并控制欧洲

 

查看答案

20世纪20年代,法、英、日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魏玛共和国(德国)与苏联建立了秘密联系,得以在苏联训练飞行员和坦克手。1934年,苏联加入国际联盟。苏联这种外交政策显示了苏联

A. 试图和平演变资本主义国家

B. 遭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孤立

C. 密谋发动了针对西方的战争

D. 为社会主义建设谋求宽松环境

 

查看答案

下表是英国出口值(单位:百万镑)

年份

纺织品

有机铁、废铁(包括机器)

1865—1870

54.2

26.3

5.4

1886—1888

59.5

35.3

10.4

1895—1897

55.9

37.9

15.8

1907—1909

87.6

76.5

40.3

 

 

从表中能得出的信息是

A. 英国的纺织业在世界市场上保持优势

B. 自由贸易促使英国工业结构发生变化

C. 欧洲国家对消费资料的需求日益扩大

D. 英国逐渐丧失了世界贸易的领先地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