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阅读下...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说,如果不懂得小农经济,也就不可能深刻理解中国历史。小农经济在古代诗作中有充分的反映。例如: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南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材料二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史载,16~18世纪出现了中国瓷器外销欧洲的高峰,当时欧洲的皇室、贵族和富有人家竞相购买中国瓷器。对此,一位西方收藏家评论道:“有着数千年传统的中国瓷器,对整个欧洲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18世纪末中国瓷器外销却走向衰落。这固然和欧洲制瓷业的兴起、竞争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当时中国政府实行的政策有关。这一政策不仅限制了中国瓷器外销,更严重制约了中国制瓷业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状况,并分析中国古代农业发达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

(3)西方收藏家称中国瓷器“有着数千年传统”,其根据何在?请用史实印证。(注意:举出1例即可)根据材料三分析,18世纪末中国瓷器外销走向衰落的国内因素是什么?

 

(1)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精耕细作、修建水利工程、统治阶级重视等。 (2)商品经济。表现:城市经济繁荣、瓦肆、夜市、交子等。 (3)根据:东汉晚期已成功烧制青瓷。国内因素: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制瓷技术逐渐落后。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中国古代农业的掌握,旨在考查准确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小农经济”可知,中国古代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从精耕细作、修建水利工程、统治阶级重视等方面回答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中国古代商业的掌握,旨在考查知识运用的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可知指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第二小问,列举其表现,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回答即可。 (3)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中国古代手工业相关知识的掌握,旨在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晚期已成功烧制青瓷。第二小问,要求从国内因素分析,结合所学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和制瓷技术逐渐落后等方面回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图一的城市布局有何特点?主要功能是什么?在这种环境中商品经济能否活跃?为什么?

(2)有学者认为,北宋时期是我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你认为对吗?结合图二、图三及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如果开办中国古代文艺展,下列文艺形式中最能体现文人审美价值、独特个性的是

A. 隋唐的草书

B. 宋代的风俗画

C. 元代的杂剧

D. 明清的小说

 

查看答案

以下选项是某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史话时引用的内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B. 唐制瓷业技术高超,已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C. 宋代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形成街市

D. 明清两朝推行海禁政策,禁止海外贸易

 

查看答案

郑骞在《宋代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定位》中说:“唐宋两朝,是中国过去文化的中坚部分……上古以至中古,文化的各方面都到唐宋作结束。就像一个大湖。上游的水,都注入这个湖;下游的水,也都是由这个湖流出去的。”这表明唐宋文化

A. 集合起前代文化精华

B. 居于文化轴心的地位

C. 引领着后代文化变革

D. 具有融会贯通的特征

 

查看答案

明初的户役制度,将户籍分为若干类别,其中主要是民户,还有军户、匠户、灶户(煮盐户)等几十类,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这一措施的主要意图在于

A. 缓和土地兼并,巩固小农经济

B. 促进社会分工和发展商品经济

C. 限制阶级分化,缓和社会矛盾

D. 强化社会控制,稳定社会秩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