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81年秋,以美国前国防情报局局长格雷厄姆和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81年秋,以美国前国防情报局局长格雷厄姆和美国氢弹之父泰勒为首的数十名科学家向里根提出了《高边疆:国家生存的战略》的研究报告,认为:利用现有的和潜在的技术可在21世纪建立确保美国安全的战略防御系统,从而夺取对苏冷战的全面优势。‘星战’计划出笼后首先是加速国防科技发展、夺取军事优势的计划。

材料二“星战”计划的另一目的,使激化竞争,将苏联拖入更高层次的军备竞赛,最终将其拖垮。经过多年的冷战和美苏大规模的的军备竞赛,前苏联的经济结构严重失衡。……但是,美国的“星战”计划出笼后,苏联被迫大幅度增加军费。

材料三70年代……美国科技界一批很有潜力的技术尚未得到充分开发,为加速高技的产业化进程,并以此作为新的发展动力,推动处于“滞胀”中的美国摆脱困境……实验证明,“星战”计划在美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如航天、能源和计算机等领域的应用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好转。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分析星球大战计划得以实施的根本动力。

(2).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分析美国进行“星球大战”计划还有哪些目的?美国这一政策的实施对当时美苏两国有何影响?

(3).结合“星球大战”计划对美苏争霸结果的影响,谈谈它们对当前中美关系有何启示?

 

(1)第三次科技革命。 (2)推动美国经济发展,拖垮苏联经济。带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给苏联经济造成沉重的负担。 (3)坚持和平崛起,不称霸;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抢抓科技的制高点,努力发展高科技;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解析】(1)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对材料进行分析后可知,材料反映了美国依靠先进的科技来对苏联进行冷。再结合所学知识,此时世界正值第三次科技革命,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得以实施的根本动力就是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 (2)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目的:依据材料二中的“使激化竞争,将苏联拖入更高层次的军备竞赛,最终将其拖垮”和材料三中的“在美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如航天、能源和计算机等领域的应用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好转”可知其目的还有推动美国经济发展,拖垮苏联经济。带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给苏联经济造成沉重的负担。影响:依据材料二中的“前苏联的经济结构严重失衡。……但是,美国的“星战”计划出笼后,苏联被迫大幅度增加军费”和材料三中的“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好转”这些信息可概括出美国这一政策的实施对当时美苏两国的影响是带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给苏联经济造成沉重的负担。 (3)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维护和平、发展科技、实事求是等角度加以分析启示。可概括为:坚持和平崛起,不称霸;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抢抓科技的制高点,努力发展高科技;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清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节节败退,于是奕䜣起初主战热情开始冷却,倾向求和。尤其是太平天国在南方的迅猛发展,权衡利害,奕䜣得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便以中国出卖大片领土主权结局。战后,为便于与列强“合作”,奕䜣又奏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专门负责处理外交事务。奕䜣在“自强”名义下积极倡导购买洋枪洋炮和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不久,奕䜣和倭仁作为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代表,在同文馆进行了一次激烈的交锋。光绪二十年,奕䜣旧疾复发,旋病重而死,时年67岁。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奕䜣成为清朝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奕䜣的功过。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00~2000年间世界主要国家及其力量源泉

 

时期

国家

主要力量源泉

16世纪

西班牙

黄金、殖民贸易、雇拥军、王朝联系

17世纪

荷兰

贸易、资本市场、海军

18世纪

法国

人口、农业、公共管理、军队、文化

19世纪

英国

工业、政治凝聚力、金融和借贷、海军、自由主义规范、岛国位置

20世纪

美国

经济规模、科技领导地位、地理位置、军事力量和结盟、全球化文化和自由主义的国际制度

 

 

——摘自张剑荆《中国崛起: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策》

综合上述表格信息,自拟一个观点,结合世界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具体合理,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江南其他一些城市。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 生产力的发展

B. 粮食产量增加剩余了一定的劳动力

C. 劳动力专业化出现

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普及

 

查看答案

据统计,全国职业教育学校在民国十年有719所,民国十一年822所,民国十二年1194所,民国十三年1548所,民国十四年1666所,民国十五年1695所。职业教育在当时

A. 提高了全体国民文化素养

B. 顺应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需求

C. 体现了政府引领教育革新

D. 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查看答案

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之后,罗马人口剧增,出现了“高楼大厦”,而意大利半岛又经常发生大风,因此在阳台上、屋檐下堆置、悬挂物件往往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的毁损。所以大法官规定只要有人在房屋堆置或悬挂物件,即使尚未造成伤害,市民也都有权告发,法官可以判处房屋的居住者向告发者支付一万银币的罚金。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罗马公民法已发展为万民法

B. 罗马法重视经济安全

C. 社会发展促进罗马法的完善

D. 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