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向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材料中的农民迁业现象主要说明了(    )

A.传统的封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B.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C.明代国家重商政策的确立

D.手工业经济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

 

B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出现于鸦片战争后。C明显错误,甲午战争之前国家的政策仍然为重农抑商政策。D错误,因为农业经济为主导地位。而从材料中可知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因此B符合题意。综上,本题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这反映了

A. 开禁政策促成海上贸易发展    B. 明朝全面推行对外开放政策

C. 漳州月港成为福建经济中心    D. 明朝开始出现海外移民现象

 

查看答案

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若鹜。……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材料表明当时景德镇

A. 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

B. 制瓷业开始兴起

C. 为了谋生,全员参与瓷器生产

D. 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

 

查看答案

徐峰在《试论近代江南市镇的城市化》中认为:“湖州府所辖的乌青镇,明朝时除了四条主干大街外,另有街巷58条。镇中工商业(蚕丝、冶炼、编织、磨坊、染坊、造船、杂货等产业)发达。清末,乌青镇街巷规模有了明显扩大,新增加了8条主干大道,街巷增加了47条。”促进这一时期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市民阶层的壮大

C. 自然经济的瓦解

D. 商品经济的发展

 

查看答案

《宋书》记载:“(南朝)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反映了当时

A. 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

B. 南方相对安定促进经济发展

C. 南方物资供给全国各地

D. 南方政治清明带动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列各项可以为作者提供论据的是(    )

A. 偏远的农村地区开始出现草市

B. “突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C. 出现了大量工商业市镇

D. 生产领域出现了新型生产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