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南联盟地处巴尔干地区,与俄关系良好...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南联盟地处巴尔干地区,与俄关系良好,为了控制巴尔干,缩小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北约认为有必要惩罚一下南联盟。……科索沃是南联盟的一个省。1980年铁托去世后,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带有分离主义色彩的骚乱频频发生,1998年2月,阿族极端分子组成的“科索沃解放军”与政府警察发生大规模冲突,引发了科索沃危机。西方国家借机大举介入,北约与南联盟矛盾激化。

科索沃问题和谈一再失败,1999年3月24日,未经安理会授权,北约以“保护人权”之名,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盟军”的空袭行动,科索沃战争爆发。……北约以“民主、人权”为借口,把一国内部事务国际化,这大大助长了民族分离主义分子的气焰,严重威胁到有关国家的稳定。越来越多的人认清了美国的真实面目,世界范围内(包括西方国家在内)掀起了反战、反美的抗议活动。

——摘编自芮立平、闫卫民《科索沃战争影响初析》

(1)根据材料概括科索沃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索沃战争带来的影响。

 

(1)背景:南联盟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北约扩张的障碍;北约力图抵制俄罗斯;南斯拉夫内部分离运动发展;北约介入和南联盟矛盾激化。 (2)影响:削弱了联合国的权威;加深了大国之间尤其是俄国与北约的矛盾;助长了国内问题国际化的倾向;助长了民族分离主义,威胁有关国家稳定;引发了世界范围的反美和反战的抗议运动。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地处巴尔干地区,与俄关系良好,为了控制巴尔干,缩小俄罗斯的势力范围……阿尔巴尼亚族带有分离主义色彩的骚乱频频发生……北约与南联盟矛盾激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地理位置、抵制俄罗斯、内部分离运动、北约介入等方面概括科索沃战争爆发的背景。 (2)本题根据材料“助长了民族分离主义分子的气焰……掀起了反战、反美的抗议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联合国的权威、俄国与北约的矛盾、国内问题国际化、民族分离主义、反美和反战的运动等方面分析科索沃战争带来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的文件——《学制》。《学制序文》中说:“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止,以遂其生者,此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而修身,开智、增长才艺又非学不可。故有学校之设立”。同时指出改革教育的目标是“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政府将全国划分成学区,设置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1890年10月,日本明治天皇签署颁布了《教育敕语》。

——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

材料二1901年清末新政伊始,清廷就启用管学大臣张百熙着手学制制定工作。1902年8月,清政府正式公布中国近代第一部学校系统章程《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完备的现代学制。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培养目标、修业年限、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及相互衔接的关系,其主要内容多参照日本学制。1904年1月,清廷再次颁布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其中强调,“至于立学宗旨,勿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沦(注: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刘翔《论明治维新对清末学制改革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明治维新的教育改革的特点。

(2)综合以上材料,比较当时明治维新、清末两国的教育改革有何相似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学者金观涛曾将社会结构规定为某一社会中由政治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或称意识形态结构)互相偶合而成的形态稳定的组织系统。如下图


 

——摘编自金观涛《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中国传统社会与社会结构》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使图示符合材料描述。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议会下院开会时,会议大厅里只有一张桌子,这张长条桌子从中间将大厅一分为二,执政党和反对党各坐一边,隔桌相望。更特别的是,两边前排就坐的议员连头衔都一一对应,一边是执政党的内阁成员,另一边则是与内阁成员相对应的“影子内阁一成员。1907年,保守党领袖张伯伦第一次正式建立反对党内阁,并使用了“影子内阁”这个形象的叫法。从此,反对党组建“影子内阁”的做法成了英国沿用至今的惯例。“影子内阁”的最终目标是寻找机会取代执政党的地位,转为正式的内阁。这种潜在的“替代危险”对执政一方起到制约作用,“影子内阁”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了政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摘编自(《民主与法制时报》

材料二民国初期活跃于国会中的政党,可大致分为激进,保守二派.激进派的政党,严格说来,只有同盟会和国民党。统一共和党在并入国民党以前,是骑墙于同盟会与共和党之间的;民宪党则系由国民党分出。……统一共和党的党员虽有不少原属革命派,但以出身立宪派和旧官僚者为多,故在态度上较同盟会为温和。……与同盟会合组国民党的其他小党派,亦大多不是起于理想相同,而是因为眼见国民党将能在政坛上占优势。……至于正式国会后期出现的民宪党,虽系自国民党分出,但以吸收了许多进步党党员,在态度上亦较温和。作为激进派政党的同盟会和国民党,是使民国初年国会发挥功能的主要力量。

    ——张玉法《论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我国各民族已经团结成为一个自由平等的民主大家庭。我国人民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已经结成了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影子内阁”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活跃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党制度有何创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其意义。

 

查看答案

2015年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财长亲自或者授权代表出席了签署仪式。2017年6月16日银行理事会批准新一批3个意向成员(汤加、阿根廷、马达加斯加)加入,成员总数增至80个。该协定的签订表明

A. 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得以加强

B. 经济全球化推进国家间经济合作

C. 世界银行领导地位被严重削弱

D. 世界政治多极化的格局开始出现

 

查看答案

1966年苏联正式推行“新经济体制”,其中包括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增强国家计划在编制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减少下达给企业的指令性计划指标,扩大企业支配利润的权限。由此可以看出“新经济体制”

A. 对斯大林模式有所冲击    B. 充分发挥了市场的主导作用

C. 完善巩固了斯大林模式    D. 放弃使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