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果世界……没有分成两...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果世界……没有分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如果朝鲜不是处在两个阵营的中间,那么发生在这个‘晨静之乡’的冲突可能会是严重的,也许会是激烈的,但它最终会在朝鲜范围内,以朝鲜的方式得以解决。可是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偶然因素,朝鲜将成为美国和苏联之间力量竞赛中的一名小卒,而双方的目的则跟朝鲜半岛毫无关系,朝鲜人本身也已沦为牺牲品。”

——【美】贝文·亚历山大《朝鲜:我们的第一次失败》

材料二日本因为战争订货而迅速繁荣,中国因为战争而失去了统一的最佳时机,朝鲜因为战争而牺牲无数且至今分离对峙,美军因为战争而重返朝鲜,苏联因为战争而成功地把中国诱入与西方决裂的道路。

——摘自《中俄秘档里的朝鲜战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朝鲜战争扩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对主要参战国的影响。

 

(1)苏联与美国在欧亚大陆划分势力范围,分别扶植建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大对立政权;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视社会主义阵营为最大的障碍,决不容许对方势力扩张;二战后东西两大阵营对峙,朝鲜战争是“冷战”的产物,是“冷战”在亚洲的延伸发展。 (2)对中国,捍卫了国家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对朝鲜,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对美国,侵略、战争政策受到打击,坚定了美国继续敌视新中国的政治立场和“冷战”政策。 【解析】(1)原因:根据“如果世界……没有分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如果朝鲜不是处在两个阵营的中间”得出苏联与美国在欧亚大陆划分势力范围,分别扶植建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大对立政权;根据所学,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朝鲜战争是“冷战”的产物。 (2)分别从对中国、对朝鲜和对美国的影响分析回答,对中国,可从捍卫了国家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等角度回答;对朝鲜,根据“朝鲜因为战争而牺牲无数且至今分离对峙”得出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对美国,可从侵略、战争政策受到打击和坚定了美国继续敌视新中国的政治立场分析解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辽景宗耶律贤、睿智皇后萧绰和圣宗耶律隆绪,承穆宗暴政之后,统治集团人心不稳,宋朝威胁南部边防。承天太后先后以皇后和太后的身份执掌朝政40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重视人才的选拔,不但信任宗室、外戚和契丹诸部有才能的贵族,而且重视任用汉官,逐渐将科举取士作为选官方式之一。参考宋朝制度,确立了官员考核办法,奖励清勤自持者,惩治贪酷和阿顺迎合行为。多次更定法令,摒除不利于封建统治的旧制,增加维护封建秩序的内容,不断完善诉讼制度,健全司法和行政机构。多次以诏旨倡导忠、孝、节、义等封建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改变游牧民族中贵壮贱老、别籍异居、收母执嫂的传统。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制定和推行了一些保护农田、奖励垦荒和减轻赋役负担的政策和措施。辽历代皇帝都意夺取黄河以北之地,北宋亦想收回燕云之地,承天太后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确立了兄弟之国的政治关系,开展互市贸易,辽朝逐渐进入了全盛时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承天太后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辽承天太后改革的历史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7-19世纪英国大事年表(部分)

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议会

1652-1674年,三次英荷战争

1687年,牛顿的《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问世

1688年,“光荣革命”

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第一位内阁“首相”

1756-1763年,“七年战争”

1763哈格里夫斯发明了多锭纺纱机“珍妮机”

1782年,瓦特发明联动式蒸汽机

1785年,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

1825年,斯蒂芬森的蒸汽机车运行成功

1830年,托利党一党统治终结,辉格党政府组建

1831年,法拉第证实电磁感应现象

1832年,议会改革,部分“腐败选区”被废除

1840年,挑起鸦片战争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整理自闫照祥《英国史》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后半叶由李鸿章、曾国藩等倡导的学习西方的改革,打破了儒学在知识和精神领域一统的局面。而20世纪初清政府兴新学、废科举,逼使孔子和儒学在知识领域退居次要地位。而辛亥革命皇权政治的瓦解,使孔子儒学失去政治上强有力的保护。这以后,即使没有新文化运动,孔子和儒学在精神领域的沦落也只是时间问题了。而其基本原因,就是儒学中没有产生有效的抵御列强侵略和强国的有效办法。

——迟云飞《近代中国孔子和儒学地位衰落的进程及其必然性》

材料二在欧洲启蒙运动中,正当法国进步思想家们从旧的神人关系向新的人人关系过渡,而急切寻求新的思想、新的视野的时候,中国文化恰恰被传教士们介绍过来,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开始了对法国的传播,为启蒙思想家们在政治上反对专制和特权,在思想上反对宗教神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和极其有力的思想武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便引用过孔子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摘编自吴星杰《中法文化交流与儒学在法国的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和近代中国不同社会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西传的原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儒家思想发展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1963年8月,赫鲁晓夫在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同声谴责南斯拉夫背离社会主义复辟资本主义之际,赴南访问并发表演说,指出“南斯拉夫是一个‘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赫鲁晓夫

A. 决心摒弃斯大林体制发展资本主义

B. 试图探索新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 认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可以多元化

D. 希望学习新的经验应对国内危机

 

查看答案

英国人口在1741—1751年增长率约为3.5%,1751—1761年增长率为7%,1780—1790年增长速度为11%,19世纪20年代增长达到16%。导致英国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生产方式的变革

B. 大量移民的涌入

C. 女权革命的发生

D. 医疗卫生的改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