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复习毛泽东思想的相关内容时,为了线索清晰,将知识进行了整理。其中解放战争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是
时间 | 著作 | 内容及意义 |
国民革命时期 |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
土地革命时期 | 《井冈山的斗争》 |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
抗日战争时期 | 《新民主主义论》 | 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
解放战争时期 |
| 奠定了中国国家政权的理论基础,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做了政治理论准备。 |
新中国成立后 | 《论十大关系》 | 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
A. 《论联合政府》
B.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 《论持久战》
D. 《论人民民主专政》
如下图,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于图中阴影部分的内容推测正确的是
A. 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 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C. 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D. 都反映了西方思想的中国化
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受棉花出口的刺激,一些过去不种棉的地区,如江苏华亭县农民“改禾种花”,“江西、浙江、湖北等处,向只专事蚕桑者,今皆种植棉花。”这表明
A. 农业格局发生根本改变
B. 棉纺织业成为支柱产业
C. 封建土地制度受到冲击
D.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重农抑商政策的政治文化核心便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思路,而现代的政治和封建传统政治文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民主的价值规范。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虽然提出了民为国之本,但却从未提及人民自身的政治权利。材料主要表明重农抑商政策
A. 是现代政治和封建传统政治的根本区别
B. 使民主的价值规范缺乏历史的积淀
C. 对我国的现代民主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D. 是古代统治者惯行的基本治国之策
下表反映的是汉、唐时期不同地区设置的地方机构的数目,该表反映的是
| 地方机构名称 | 北方 | 南方 |
(西汉)元封五年 | 州 | 9 | 4 |
(唐)贞观元年 | 道 | 5 | 5 |
该表反映了
A. 皇帝的个人意志影响到地方行政区划
B. 国家对北方重视程度出现了下降趋势
C. 经济重心的变化影响到地方机构设置
D. 减少地方行政区数量是历史发展趋势
据成书于西汉中期的《史记》等文献记载,秦二世是靠矫诏篡位当上皇帝的。考古学家在一枚秦代竹简上发现,秦二世称“朕奉遗诏”继位,这一说法得到了记载秦始皇临终遗言的西汉初竹书《赵正书》的印证。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史记》关于秦朝历史的记载不够准确
B.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 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D. 考古发现能弥补历史文献记载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