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青苗法者,不过一银行之业耳,……而银行之为业,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青苗法者,不过一银行之业耳,……而银行之为业,其性质乃宜于民办而不宜于官办。但使国家为之详定条例,使贷者与借者交受其利而莫能以相病,……而不必直接与人民相贷,则其道得之矣。……在当时,人民既无有设立银行之能力,而举国中无一金融机关,而百业多是凋敝。荆公能察受敝之原,而创此法以救治之,非有过人之识力而能若是耶?

——梁启超《王荆公》

材料二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对于“青苗法”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青苗法”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张之洞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1)看法:青苗法相当于银行金融业务;政府不宜与人民直接借贷。 作用:农户可以免受高利贷的盘剥;政府可以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2)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存在偏见,失之片面。只看到变法剥夺民众导致社会动乱的一面;没有看到变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加强国家军事力量,一定程度上改变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重要作用。 【解析】(1)第一问,据材料“青苗法者,不过一银行之业耳”、“不必直接与人民相贷”即可得出梁启超对“青苗法”的态度。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回答即可得出:农户可以免受高利贷的盘剥;政府可以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2)据材料“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可以得出张之洞认为王安石变法加强对人民的剥削,导致宋代社会动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看法比较片面,没有认识到王安石变法的积极意义所在。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积极意义加以说明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李世民平定突厥,突厥愿意归附,唐太宗除将突厥十万户内迁到中原地区之外,又在突厥原所在地设置羁縻府州。在行政管辖方面,任命该族各部首领为都督、刺史、县令,责令他们统率原来的部众,允许保留本部族原有的治理形式,保持半独立状态。唐太宗在突厥族设置羁縻府州取得成功以后,又把这种制度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部落,见于史志的羁縻府州就有856个,“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

(1)根据材料,概括唐朝羁縻府州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羁縻府州制度的历史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春秋末期以前,是根据案情的轻重来判罪,虽然有成文的法律,但却是秘密的,并不公之于众。公元前536年,郑国的子产“铸刑书”,将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公布于众,这是中国古代第一次公布法律。在子产公布法律23年后,晋国大臣赵鞅、荀寅将该国法典祷在铁鼎上公布于众,这是新势力在晋国取得政权后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

——摘编自曾宪义《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到明清时期,中华法系已走到尽头。晚清,在西方列强入侵的冲击下,统治者对法律做了一些调整,但是,最终也未能走上立法民主化、司法独立化的道路。……在中华法系中,与商业有关的民事法律关系得不到充分发展,重视公权益即国家利益,被看做是天经地义的,私权益即庶民个人利益,却得不到应有重视。而罗马法是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十分完善的法律制度,其中有关财产所有权和契约的各项规定,都是由调整商品经济关系的经典性规范构成。尤其罗马法利用有利的客观地理环境,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和法律制度,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法系之一。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晋两国铸刑鼎公布法律的时代背景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系在近代时期的不同影响并分析导致这种不同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贞观十四年(公元641年),魏征上书唐太宗,说:“广臣闻君为元首,臣做股肱……君虽明哲,必藉股肱以致治。”唐太宗也经常对臣下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贞观时期被后世称道的原因在于君主给了臣子更多的尊重和参政机会,让这些臣子在君臣道义的要求下去参与社会治理,进而在制度设计上为君臣共治的实现提供了许多条件。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研究》

材料二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而钱穆却认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贞观”时期君臣共治得以实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陈寅恪和钱穆对赵宋王朝的不同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种观点加以论证。

 

查看答案

罗马法律规定:“抗辩是赋予被告的一种辩护手段。因为往往会发生这种情形,即原告所提起的诉讼本身是有合法根据的,但是对被告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为驳回原诉,被告有权提出基于胁迫或欺诈的抗辩,或基于事实之抗辩。”这反映了当时的罗马法

A. 缺乏作为法律的严肃性

B. 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C. 坚持了司法公正的原则

D. 侧重维护贵族利益

 

查看答案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固定年息最高为8.33%,以限制高利贷盘剥,给予债务人30日的“宽限时间”,监禁债务人时不得使其挨饿。这些规定

A. 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B.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平民要求

C.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形成

D. 推动了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