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抗战后期,除全国多数知识青年纷纷投奔延安外,连华侨领袖陈嘉庚和美军驻延安观察组的...

抗战后期,除全国多数知识青年纷纷投奔延安外,连华侨领袖陈嘉庚和美军驻延安观察组的许多人都公开表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1945年,国内广泛流传着“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土不黄金”的诗句。这突出反映出

A. 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

B. 中共领导核心地位最终确立

C. 国共力量对比的根本扭转

D. 中国社会变革方向基本明朗

 

D 【解析】材料“抗战后期”“全国多数知识青年纷纷投奔延安”“华侨领袖陈嘉庚和美军驻延安观察组”“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土不黄金”反映出,中共的积极抗日和在抗日根据地内建设起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雏形,向全国人民展示了社会改革的方向,故D项正确;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革命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故A项错误;B项说法错误,错在“最终确立”;C项说法错误,错在“根本扭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的上海曾是中国社会主义者的活动中心,那里有许多社会主义性质的组织,出版300多种出版物,都带有社会主义色彩。这主要得益于上海

A. 印刷技术较先进

B. 城市开放程度较高

C. 民族工商业发达

D. 系中共中央所在地

 

查看答案

明朝中后期,福建“多植甘蔗、桑树,耗地已三分之一,烟草之植,耗地十分之六七”,粮食虽丰年也不能自给,“仰粟于外,上吴越而下广东”。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新的生产关系兴起

B. 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

C. 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D. 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查看答案

以下是有关古代“通判”一职的史料记载。

史料

出处

(943年,张易)以水部员外郎通判歙州……郡事亦赖以济。

《南唐书·张易传》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

(南宋通判)有按察之名,无事权之实……督经总制钱为职业。

《四库全书·后村集》

 

 

据此可以断定的是

A. 通判一职的设置始于南唐

B. 南宋通判的职权有名无实

C. 通判行使地方最高行政权

D. 通判发挥过地方监察作用

 

查看答案

东汉献帝时,就重臣伏完与其女(系汉献帝的皇后)相见的礼仪展开激论,最后采纳郑玄意见:伏完公事时从臣礼,皇后在私下场合从子礼。郑玄之议为后世所沿用,并在1123年高丽类似争议中被引为案例,成功逼迫仁宗外祖、权臣李资谦让步遵从。这表明:

A. 礼乐制度得以重建

B. 儒家伦理影响深远

C. 君臣矛盾得以化解

D. 中华文化圈的形成

 

查看答案

会盟属于西周的古礼,当时以楚国为蛮夷,不与之盟。至春秋时期,楚国多次主持会盟,羌戎氏、秦、吴、越也多次与盟。这主要反映了

A. 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B. 分封制度逐渐崩溃

C. 华夷秩序最终确立

D. 分裂割据走向统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