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都是宋徽宗的年号——本书注)之际,而祸乱极矣。”

——《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二一人立标,万人射之,强者嫌其近,弱者恶其远。岂标有远近哉,亦射者之力不同耳。安石敢为异议而不顾,其才力气勇,必有大过人者,特急于见功,知有己而不知有人,知有利而不知有害,故其为法也,即无不善,以刚狠暴戾之心行之,宁有不为害者乎,况乎其未能尽善也。

——(清)张彦士《读史矕疑》

(1)分别概括上述材料关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2)你认为影响改革变法成败还有哪些因素?

 

(1)材料一:改革侧重于经济与军事;用人不当;性格固执;改革危及民众生活,使社会动荡,甚至导致金兵南下。 材料二:急于求成;不听取他人意见;未看到变法措施不利的一面;性格粗暴。 (2)改革的目标是否符合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改革的措施是否与社会发展水平相符;是否做好了充分准备,改革是否稳步、有序地进行;是否有高效的政府运行机制和一批严格执行、科学贯彻变法措施的改革者;改革者的心态对改革的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等。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体现改革侧重于经济与军事;根据材料一“引用凶邪,排摈忠直”体现改革用人不当;根据材料一“躁迫强戾”体现王安石性格固执;根据材料一“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体现王安石改革造成社会动荡,最终导致金兵南下。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特急于见功”体现王安石急于求成;“知有己而不知有人”体现安石不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根据材料二“知有利而不知有害”体现其看不到变法措施不利的一面;根据材料二“刚狠暴戾之心”体现其性格粗暴。 (2)本题考查学生对影响改革成败原因的认识。改革是否成功,首先,要看改革是否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其次,要看改革是否符合人民的需要;再次,看改革的准备是否充分、改革过程是否稳步;最后,看推动改革的主体即改革者的决心和能力。根据上述材料可从改革的目标、改革的措施、改革者的能力和素质等方面思考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恩格斯指出,“无数杂乱的认识资料经过整理、筛选,彼此有了因果联系;知识变成了科学,各门科学都接近于完成,即一方面和哲学,另一方面和实践结合了起来。”“科学以哲学为出发点的结果就是唯物主义(牛顿的学说和洛克的学说同样是唯物主义的前提)、启蒙运动和法国的政治革命。科学以实践为出发点的结果就是英国的社会革命。”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从人类的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任选一个角度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选角度,史实正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治国方略是治理国家的战略性指导原则和全盘的方针与策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中,将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概括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的真正才能。”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一书中说道:“名位便应该轮番,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这才合乎正义。”

材料二17世纪英国在光荣革命后走上了宪政制度,国王的力量已经很有限了,并且在法律的牢笼中变得温顺。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国家在众多人手中运行,随着经济的增长,个人权力不能再左右国家。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摘编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结合相关史实,对上述观点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治民主化历程的特点。

(3)材料三中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有何具体表现?与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查看答案

1906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便要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督权,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国家有了这样的纯良政府,才可以做到民有、民治、民享的国家。”这一言论的主要目的是

A. 推翻清朝专制统治

B. 建立五权分立政府

C. 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D. 保障普遍平等民权

 

查看答案

王守仁不待朝命而辞官,招致“擅离职守、非议朱熹等”攻击。他的弟子何心隐放弃科举,在乡尝试聚和宗党、合族共财的社会生活而被迫害致死,心学也屡为朝廷所禁。但到了明末,又恢复心学之地位。上述材料说明

A. 程朱理学与阳明心学本质不同

B. 明朝政府放弃了控制思想观念

C. 心学从反专制转变为维护专制

D. 明朝政局变动影响了心学发展

 

查看答案

弗兰克曾说:“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他在此处强调的是

A. 全面否定欧洲中心论观点

B. 要从另一种角度看待欧洲发展

C. 要以整体的观点看待历史

D. 要以反殖民主义态度看待欧洲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