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曾这样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

《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曾这样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歌词中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指的是

A. 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 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C. 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的发展

D. 设立香港和澳门为特别行政区

 

A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 中央决定在广东深圳、珠海与福建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A项正确。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是在1988年,排除B。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发展与题干中“画了一个圈”不符,排除C。香港、澳门为特别行政区分别成立于1997年与1999年,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最近撰文指出:“现有的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制是一种在给定意识形态框架下的过渡性地权制度安排。”从“过渡性地权制度安排”来看,今后中国农业生产的出路在于

A. 分散经营,国家宏观指导

B. 规模经营,家庭完全自主

C. 规模经营,发展高效农业

D. 规模经营,限定意识形态

 

查看答案

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贴春联是我国民间过春节的一项重要内容,常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1979年安徽玉明公性社员叶旗衡写道:“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横批“已经过去”这幅对联说明了

A. 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祝愿新的一年丰衣足食

B. 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状况已成过去

C. 改革开放的春风催绿了神州大地

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

 

查看答案

《西方文明史》中记载:“1920年代和1930年代的欧洲历史使人们越来越难以像以往那样对进步深信不疑……,这是令人幻想破灭和感到绝望的年代。”但在这一时期的中国,有的人却感到“革命胜利的曙光喷薄欲出”,这是因为

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共的诞生,让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了希望

②国民革命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③提倡国货.趁两大军事集团忙于欧战,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④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下,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A. ①②④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李福明办有一个机器面粉厂,因不满北京官府衙门的勒索而到官府讲理,结果被以“私设磨房”“哄闹官署”等罪名“交刑部照例治罪”,他的面粉厂也被迫停业,这件事表明

A. 清朝是一个没有法律的政权

B. 外国资本主义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C. 封建势力反对一切外来事物

D. 封建势力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查看答案

《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这里将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的最主要手段是

A资本输出               B武力威逼            C人口流动            D商品输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