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

“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了。”架起这座“桥梁”的开创者是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横渡大西洋,向西发现了美洲,该事件拉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人类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故C项正确。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发现好望角,但没有找到通往东方的航路,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1497年达·伽马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路,横跨印度洋,到达了印度,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1519年麦哲伦开始了长达三年的环球航行,证实了地圆学说,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下列选项与张之洞此番话的意思直接相关的是

A. 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 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 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查看答案

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但它却没有形成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原因在于

A. “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B. 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 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 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查看答案

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开始形成

②传统自耕农经济形成并开始成长

③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期

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已被打破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清人陶煦在《租核·推原》中写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羔。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在当时看来,形成上述观念的根源是:

A. 重农抑商    B.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C.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D. 商品经济的繁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