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认为,罢除中书省,六部尚书归皇帝直接领导。“这样,皇帝既...

有学者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认为,罢除中书省,六部尚书归皇帝直接领导。这样,皇帝既为国家元首,又为行政首脑。该学者评价的是

A. 秦始皇创立皇帝制

B. 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C.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D. 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

 

C 【解析】试题分析: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时,中央设三公,还没有中书和六部,故A项错误;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与材料中的“罢除中书省,六部尚书归皇帝直接领导”不符,故B项错误;明初设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材料中“罢除中书省,六部尚书归皇帝直接领导”说明明太祖废除了丞相制度,故C项正确;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使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宰相   内阁首辅   权力来源   宰相制度赋予   皇帝个人信任   职责   中央一级决策者   侍从咨询为主   任免   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由皇帝决定   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   对皇权影响   制约皇权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秦灭六国后,嬴政自称赖宗庙之灵,进而又采用邹衍五德之运的学说,利用天人感应论,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从所不胜,为水德。这反映出

A礼乐制度被进一步强化利用

B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C全体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

D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

 

查看答案

商鞅一人多姓。据史料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其中“商”姓来源于(   )

A. 所任官职名    B. 所在地方的地名

C. 母亲的族姓    D. 因功得到的封地

 

查看答案

材料

    咸丰九年(1859年),郑观应入英商宝顺洋行做低级雇员,为洋行开辟了江西、福州等处揽载行。同治十三年(1874年),被聘任为英商太古轮船公司总理,兼管账房、栈房等事务。光绪三年正月(1877年2月),郑观应与太古签订的雇佣合同期满,因公司当局欣赏他的才干,又与他续订了为期五年的合同。自光绪初年始,上海机器织布局、津沪电报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局等企业中都有他的投资或股份。光绪七年,他总办上海电报分局;光绪八年二月他接受北洋大臣李鸿章委任,就职轮船招商局帮办,正式脱离太古轮船公司。

郑观应初到轮船招商局上任时,正值该局困难时期。郑观应在了解到招商局的弊端之后,拟订了救弊大纲16条,包括用人宜贤、合理调度、减少消耗、加快船运周转、赏罚分明、禁止工作人员舞弊等措施。与此同时,他偕唐廷枢于光绪九年与怡和、太古签订为期6年的齐价合同。这一合同虽然向外商作了某些妥协,但也起到一定的限制外商倾轧的作用。经过上述整顿,招商局业务颇有起色,出现了“股票价大涨”的局面。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观应整顿轮船招商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观应经济生涯发生的变化及其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英、法、美、德四国历史事件简表

国家

事件

英国

1688年,光荣革命

1689年,《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确立

1701年,《王位继承法》

1721年,沃渡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

1747年,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1760~1830年,工业革命

1832年,议会改革,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

19世纪中叶,两党制度形成

法国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1791年,颁布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

1815年,渡旁王朝复辟。

1830年,七月王朝建立

1848年,第二共和国建立

1852年,第二帝国成立

1870年,第三共和国成立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美国

1775~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

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草拟新宪法

1789年,美国联邦政府成立

1810年,明确了最高法院有权宣告州的立法违宪

1861-1865,南北战争

1865.1868年,宪法第13、14条修正案,废除奴隶制,肯定了联邦法律至上1900,美国工业生产能力位列世界第一

德国

19世纪30年代,德意志开始工业革命

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对丹麦战争

1866年,对奥地利战争

1870年,对法战争

1871年,德意志统一,建立德意志帝国。颁布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

1913年,德国工业生产值超过英法,仅次于美国

 

从上表中提取相关信息,围绕四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8世纪初,史官吴兢(670~749年)编成了《贞观政要》,以为“太宗时,政化良足可观。振古而来,未之有也。……缀集所闻,参详旧史,撮其指要。”该书的编纂在于劝惩匡辅,希望“有国有家者克遵前轨,择善而从,则可久之业益彰矣”。《贞观政要》使得李唐的帝王之业得以自“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转而以本朝祖宗为治政楷模,使高不可攀、空泛抽象的理想境界变化为更加贴近现实、可资效法的亲切榜样。该书编成以后,贞观之治就成了帝王政治的范本。中唐以降,宪宗、文宗、宣宗诸帝奉《贞观政要》为经典,无不慨然仰慕太宗政化,鞭策激励自己发愤振兴。唐朝以后,不仅历代帝王推崇《贞观政要》,一般士大夫文人乃至僧道,也因为书中包含道德训教可作为处世指南而喜欢读它。它还被译成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蒙古文和满文,以供当政者参考。大约9世纪时,《贞观政要》又传到了新罗、日本等国,被列为王室、幕府的政治教材。

材料二《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马基雅维利(1469~1527年)的代表作。1532年开始印行以来,从西方到东方,它在政界、宗教界、学术界等领域引起巨大反响,该书被欧洲历代君主奉为案头之书,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最精辟的解剖。在《君主论》一书里,马基雅维利否定了公认的一般道德,他认为君主在行使统治权时可以不受任何道德准则的约束,可以不择手段地实现自己的目的。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花了大量篇幅来阐述武力和军队的重要性。他认为君主唯一的“专业”就是思考战争、军事制度和武装训练问题。马基雅维利以实用主义的态度来看待宗教,认为古罗马的宗教要比基督教更为可取,批判当时的基督教侵蚀了一个自由和生气勃勃的公民生活所需要的品质。

——据赵媛《浅析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史官吴兢编写《贞观政要》的主要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贞观政要》备受国内外关注和重视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君主论》在意大利出现的背景及对欧洲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