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司马谈临终前,执其子迁之手而泣曰:“今汉...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司马谈临终前,执其子迁之手而泣曰:“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巨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这启发了司马迁形成了“大一统”的历史观,并渗透入《史记》的写作中。《史记》所开创的“纪传体”编写体例,成为两千年来史书的主要体例。《史记》取材丰富,司马迁充分利用了当时所能见到的书籍资料,国家收藏的档案、民间收藏的古文书传;特别是亲身经历的、从见闻和交游中得来的材料,以及实地调查的材料,又注意鉴别和选择材料,淘汰无稽之谈、不仅增加了史料来源,而且增强了其内容的真实性。司马迁在撰写过程中,“不虚美,不隐恶”,力求实事求是。他认为传说中的“三皇”不可信,本纪使不收;有可不疑的地方,则存其疑,不能断定的,则诸说并存。因而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概括司马迁的主要史学思想方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司马迁的贡献。

 

(1)思想:“大一统”的历史观;多方搜集运用史料;史料考辨;史料实证(实事求是); (2)贡献:开创的史学新体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推动了史学的发展;传承了中华文化。 【解析】本题考查司马迁的主要史学思想方法,以及司马迁的贡献,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归纳能力。 (1)司马迁的主要史学思想方法,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这启发了司马迁形成了‘大一统’的历史观,并渗透入《史记》的写作中”“司马迁充分利用了当时所能见到的书籍资料,国家收藏的档案、民间收藏的古文书传;特别是亲身经历的、从见闻和交游中得来的材料,以及实地调查的材料”“又注意鉴别和选择材料,淘汰无稽之谈、不仅增加了史料来源,而且增强了其内容的真实性”“力求实事求是”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2)司马迁的贡献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开创的史学新体例、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推动史学的发展和传承中华文化等方面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3年起,美国开始考虑对中国南海诸岛的处理问题,提出“将根据安全需要对此前由日本统治的太平洋岛屿进行安排”。并制定了三种方案:交还给中国,交给法国和国际托管。在日本投降后,美国政府提出了新方案,规定日本必须放弃战争期间内占领的南沙群岛等地区的领土,却没有确定由谁接收,仅仅将南沙群岛定为“非托管区域”。1947年3月,美国在“对日和约”草案中明确指出日本在南海地区应放弃的岛屿包括“东沙岛、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或者南海中的任何其他岛屿”。

1950年,美国的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1951年3月对日和约草案依然未提及南海诸岛归属问题,仅在涉及到中国领土的部分规定:“日本放弃对朝鲜、台湾和澎湖列岛的所有权利、权利根据和要求”。后在法国要求下,才决定在草案中规定:“日本放弃对南沙群岛及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根据与要求”。最终的《旧金山对日和约》基本上沿用了这一措辞。

——摘编自栗广《美国对南海诸岛归属问题的考量与行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南海政策的核心内容,并简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美国的南海政策。

 

查看答案

材料:郑观应作为一个具有现代思想的买办,其主张议会制度和中国应促进自己的商业和工业,同洋货竞争,那么外商就不得不蒙受亏损、很自然就会回国去。为了罗致真正的人才,改革科举考试制度,建立技术和职业学校是必要的;为了利用自然资源,就要强调开矿和农业近代化的重要性。他对于把商人列于底层的现存社会等级提出了疑问,认为中国人崇奉祖宗和不远游的习惯阻碍了商业的发展:他发现了国际法的效用--对防御西方颇有价值的洋式工具。但是中国只有放弃所谓“天下”的传统儒学观念和把自己视为国际大家庭的一名成员时,才能从中得益。

--摘编自郝延平《十九世纪的中国买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郑观应的改革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观应改革思想产生的背景。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

 

时期

与井有关的历史事物名称

古代中国

井田、乡井、井里、市井、井巷、屎壳郎胡同(蒙语;甜水井)、天井、井漏、龙井、井神、祭井、墨井、煤井、盐井、井灌、井绳、立井水车、坎儿井、尧井、庄子井、状元井、文君井、昭君井、胭脂井等。

近现代中国

唐山矿一号矿井(洋务派兴办的新式矿井)、红军井、红井(碑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王震井、抗日井、萨55井(铁人王进喜第一口油井)、机械钻井、海洋钻井平台、酒井坊井遗址博物馆等。

 

 

——据吴裕成《中国的井文化》等

“井”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表为古代中国和近现代中国与井文化有关的历史事物名称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名称,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雅典国家的出现是在经济发展中直接从氏族组织发展出来的。周人型则是:氏族、血缘组织化在地缘组织之中,汉语“国家”这个词的组成“国+家”,很有意义地反映了国家形成中的历史现实。西周春秋的国家仍是由城邦组成的,从一开始就有上下领属关系。诸侯分出去的城邦,受诸侯国君的领导,没有哪个国家对它的领土四至有清晰的观念,后在战国时形成领土国家。希腊的古代城邦,都是些独立的城邦国家,在城邦居民管理城邦的权力上,西方古代城邦居民的权力保存并发展下来,出现近代民主;东方古代城邦居民的权力却削弱、最后在实际生活中消失了,我们只有皇权而没有民主。

——摘编自何兹全《中国古代社会及其向中世社会的过渡》

材料二:1949年标志着新中国由观念而成为现实,但对于新生的政权来说,它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塑造新的国家形象。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们、《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新中国建立新的政治秩序和新的经济秩序以塑造新的国家形象,同时推行社会改革,在重建社会结构中、群众运动再次被有效地加以运用,以形成强大的社会與论,通过“翻身”意识等建立“积极的国家形象”,并赢得广大民众的普遍认同。拒绝“继承”旧中国一切外交“遗产”,从而“在整个战略上处于主动地位”,这极大地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摘编自周良书《“新中国”观念的生成和国家形象的初步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古希腊相比中国早期因家形象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中国塑造新园家形象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查看答案

公元前390年,高卢人攻占罗马。情况危急,罗马人决定请卡米卢斯回来带兵作战。他们派出一名使者冒险穿过敌人的包围,回城征求元老们的意见。元老院取消了对卡米卢斯的放逐,命其为独裁官。卡米卢斯才能够名正言顺地回来带领众人打败了入侵者。卡米卢斯的这一人生转变表明

A. 罗马贵族垄断司法权欺压民众

B. 万民法巩固了罗马的共和政权

C. 古罗马公民注重遵守法律程序

D. 民族矛盾激化了罗马阶级矛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