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图为新中国1950-2005年粮食产量与人均粮食变动情况。影响变动情况的主要因...

下图为新中国1950-2005年粮食产量与人均粮食变动情况。影响变动情况的主要因素是

——2001年前人口统计数据来源于“中国人口信息网”

A. 经济体制与国家政策的调整

B. 个体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情

C. 社会秩序保证经济持续发展

D. 人口急剧膨胀供需矛盾突出

 

A 【解析】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从1950年到2005年,我国的粮食产量和人均粮食总量总体上不断增加,主要是因为国家政策的制定及调整符合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故A项正确。农业现代化是新中国成立农业发展的方向,个体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地位逐渐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国家政策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并不是社会秩序保证经济持续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粮食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不断增加,而不是人口急剧膨胀供需矛盾突出,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48年5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全文刊发“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刊文指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该刊文作为一种史料

A. 可纳入党史研究的资料范畴

B. 准确再现了过渡时期的历史

C. 比其他刊物更具有史料价值

D. 证明新闻报道具有高可信度

 

查看答案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与美英等西方列强签订关税新约,进而在1929年实施新税则,不敢大幅度提高进口税;到1933年再次实施新税则时,则根据需要自行提高或维持原税率。这一变化主要是借助了

A. 统一后逐渐增强的国力

B. 国内外形势和国际规则

C. 北伐打击列强侵华势力

D. 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查看答案

翰林院编修丁立钧(1854-1902)说,“窃见近年条陈时政者,多欲弃中国数千年成法改从外国”,以致“近年以来,正学不明,人心思动……以圣贤书为无所用,以礼教事为不必拘,以先王之政法为万不可行。”这反映出当时

A. 传统文化已然不合国情

B. 清廷权力外移趋势明显

C. 传统观念受到严峻挑战

D. 学习西方已成社会共识

 

查看答案

18世纪中期以后,所谓对外贸易,已非中外双向对等贸易,而仅仅局限于在中国本土接纳外国商人来华贸易这一“极不正常的格局”。这一格局

A. 阻止了西方的早期殖民侵扰

B. 确认了中华文明的领先地位

C. 巩固了中国在外贸中的优势

D. 贻误了中国走向世界的机遇

 

查看答案

唐后期著名诗人元稹在为白居易《长庆集》所作序言中说,白诗被“缮写模勒(仿照原样雕刻),卖于市井,处处皆是……自篇章已来,未有如是流传之广者。”由此可见

A. 白诗关注民生最为流行

B. 民众商品意识普遍增强

C. 技术进步有益文化传播

D. 政局变动刺激文学繁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