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摈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制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材料三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

(1)材料一中英国政体既“没有割断历史”又“超越传统”的表现分别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美国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

(3)依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是如何在政治制度建设上“兼收众长,益以创新”的。

 

(1)“没有割断历史”:“光荣革命”后确立的新政体中保留了国王和议会,以及限制王权的传统。“超越传统”:由君主专制政体转变为君主立宪政体,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原因:英国有限制王权的传统;英吉利民族崇尚中庸;“光荣革命”吸取了以往的教训并取得成功。 (2)标志:美国1787年宪法的颁布 表现: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构建“分权制衡”机制。 (3)学习美国,建立共和国,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为了维护民主、防止专制,又实行责任内阁制。 【解析】(1)对于英国人来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让人感到伤悲;克伦威尔的去世,让人感到愉悦;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让人感到担忧。英国的传统就是不能没有国王和议会,并且国王的权利要受到限制。“光荣革命”把传统的君主制改造成为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国王和议会,实现了国王和议会在国家权力上的转变,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地位,逐渐实现民主法治。从材料一看,可以知道英吉利民族是一个崇尚中庸的民族,而且以往的经验也让他们吸取了教训。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英国的《大宪章》与历史上的议会为英国留下了王权受到限制的传统。 (2)1787年宪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根据这部宪法,美国成为一个实行联邦制的总统制共和国。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公民大会体现了人民主权,美国汲取历史的智慧,创设了国会,参议院由各州选举两名代表组成,众议院按照各州的人口比例选举代表组成,国会行使立法权,通过代议制实现了人民主权。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总统是国家元首,掌握国家行政权力,为了防止君主制的复辟,美国政体实行分权制衡的原则,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因此,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3)材料中说孙中山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题目要求回答对外国经验的学习和借鉴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对外国的借鉴主要体现在学习美国,建立共和国;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为了维护民主、防止专制,又实行责任内阁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93510日,北京开放粮油价格第一天,朝阳区西石门粮店的店员登记注销最后一批粮票。当年取消粮票这一举措,大多数人回忆并无太大的感觉。粮票的命运悄然发生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我国

A. 市场经济已慢慢渗透到百姓的生活    B. 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成功

C.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得到百姓的肯定    D. 中共十五大的精神指引

 

查看答案

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 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查看答案

中国“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58.2%,交通、邮政和通讯占19.2%,农业、林业和水利占7.6%,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以此推知,“一五”计划的核心目标是

A.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C. 建立工业化的基础

D. 平衡发展国民经济

 

查看答案

下表是1913年和1920年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状况统计表。促使当时中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工业企业(家)

资本总额(万元)

工人总数(万人)

1913

698

33082

27

1920

1759

50062

56

 

 

A. 国民政府政策支持

B. 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 欧美列强忙于一战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

 

查看答案

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纺织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B. 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工业

C. 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D. 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