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西方,妥协不仅是民主政治中的常见现象,而且也获得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西方,妥协不仅是民主政治中的常见现象,而且也获得了文化上的认同,在众多国家成为公众和社会珍视的价值和传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妥协被认为与西方社会的两个核心理念——自由、民主有密切的联系。就它与自由的关系而言,妥协是暴力之外唯一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以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是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妥协因而被认为是自由不得不付出、并且也值得付出的代价。就它与民主的关系而言,妥协与人民同意等民主政治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妥协精神对保证西方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有着重要意义,是民主的重要精神条件。

——龙太江《西方民主政治的妥协精神》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结合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三例史实,就史实体现的妥协或妥协精神予以说明。

 

(1)南北议和。1911 年 10 月武昌起义后,南方的革命党人和北方袁世 凯所控制的清政府进行的和谈。和谈虽迫于帝国主义和袁世凯的压力,南方的革命党人妥协退让达 成协议,但有利于减轻南方革命政府内外交困所面临的压力,一定程度上又避免了流血斗争。 (2)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 年 1 月起至 1927 年 7 月,国共两党以新三民主义为合作 的政治基础,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936 年 12 月,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的“兵谏”。 在中共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事变促成了第二次 国共合作,成为解决时局转换的关键,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第二次国共合作。七七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经过协商谈判,1937 年 9 月,国 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对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发 挥了积极作用。 (5)重庆谈判。1945 年 8 月至 10 月,国共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 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经过谈判,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谈判推动了全国和平民主运 动的发展,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希望和曙光。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结合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三例史实,就史实体现的妥协或妥协精神予以说明。据材料“妥协不仅是民主政治中的常见现象,而且也获得了文化上的认同,在众多国家成为公众和社会珍视的价值和传统”、“妥协被认为与西方社会的两个核心理念-----自由、民主有密切的联系”,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说明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妥协精神,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例如,学生可以选择“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史实进行说明:1924 年 1 月起至 1927 年 7 月,国共两党以新三民主义为合作的政治基础,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学生也可以选择“重庆谈判”说明:1945 年 8 月至 10 月,国共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经过谈判,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谈判推动了全国和平民主运动的发展,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希望和曙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乡愁》

材料二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望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原台湾“国民政府”行政院长于右任《望大陆》

请回答:

(1)材料一、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为了顺利推进台湾问题的解决,我国政府确立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

(3)当前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是什么?你认为当前促进祖国统一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查看答案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认为,挽救目前抗战危机,准备反攻的急救办法,必须对政府的机构人事政策迅速来一个改弦更张„„因此我坦白的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是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一新天下耳目,振奋全国人心,鼓励前方士气„„

——中共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关于国共谈判的报告》(1944年9月)

材料二政协代表人数如此之多,质量又相当整齐,而革命发展,人民需要它担负的任务更大,所以“新政协”这一名词已不能包括其全部意义,筹备会的常委会已决定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意思就是说他代表中国人民作政治协商的工作,实际是一个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同事也是一个全国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董必武:《关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团结民主人士问题》(1949年8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提出组织联合政府的目的,说明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为此而进行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政协”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目的和背景。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和平未到最绝望期时,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最后关头一刻,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抵抗到底,唯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所以卢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中国国家整个的问题……但我们的态度,只是应战而不是求战,应战是应付最后关头必不得以的办法……卢沟桥事件能否不扩大为中日战争,全系日本军队之行动。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卢沟桥事变)的解决

——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7月17日)

材料二: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材料三恩格斯1893年10月10日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复信中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蒋介石对卢沟桥事变的中日局势持什么态度?

(2)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

(3)通过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三观点的合理性。

 

查看答案

19589月,阿登纳与戴高乐进行首次会晤。两人的会谈公报宣布:法德必须一劳永逸地消除以往的敌意,强调法德合作是欧洲建设的基础。该公报

揭开法德和解的序幕

有利于欧洲的和平与发展

为欧洲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

强调法德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1992年10月,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其主要内容是

A.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 两岸实行通商、通邮、通航

C. 和平统一台湾

D. 停止对金门等地方的炮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