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宋朝时,范仲淹为商人鸣不平,欧阳修力主“使商贾有利而通行”,苏轼反对“与商贾争利...

宋朝时,范仲淹为商人鸣不平,欧阳修力主“使商贾有利而通行”,苏轼反对“与商贾争利”,主张“农末皆利”。浙东地区功利主义学派反对道学家空谈性命,志存经济,主张经世致用。据此可知,上述思想

A. 反映了封建士大夫的普遍诉求

B. 推动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C. 开始冲破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

D. 具有反传统倾向与务实重用特征

 

D 【解析】依据材料,范仲淹、欧阳修、苏轼、浙东地区功利主义学派的主张都体现出对商业的重视,和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相违背,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所以具有反传统倾向与务实重用特征,故D项正确。材料只是范仲淹、欧阳修、苏轼、浙东地区功利主义学派等个体的主张,非整个封建士大夫的普遍诉求,故A项错误。整个封建社会中国政府都坚持重农抑商政策,B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由材料无法判断是冲破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的“开始”,故排除C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宦官田全操凭借辟仗使之权,强征休祥坊民的地课。坊民300余人聚集抗议,后又与田全操手下的吏卒发生殴斗,事件以坊民获胜而告终。这表明当时

A. 城市平民经济实力和自信心增强

B. 市民力量增强能够左右政局发展

C. 传统城市格局已经发生巨大变化

D. 晚唐宦官专权受到民众有效制约

 

查看答案

唐玄宗天宝年间,由于高门士族长期以来对官学的垄断,加之通过“权贵请托”等制度外因素得到科举及第,高门士族子弟在科举录取上形成垄断性态势。这说明科举制度

A. 没能打击士族门阀的权力垄断

B. 保障了封建官僚队伍素质较高

C. 影响了选官程序的公平与公正

D. 需要配套的制度建设保障执行

 

查看答案

唐太宗时期往往给品级较低的官员加上“参议朝政”“参知政事”一类名号,让他们参加政事堂会议,也算宰相。后来,逐渐固定为带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头衔的始为真宰相,三省长官先后被排斥出宰相行列,成为荣誉职。这主要说明当时

A.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 行政体制尚未成熟

C. 以小驭大加强君权

D. 注重发挥臣下才智

 

查看答案

南朝时期,政府推行一种“土断”制度,即清查大量被“私门”“大户”吞噬的人口,把他们编入国家户籍。这一制度

A. 造成了国家户籍制度的混乱

B. 使得均田制得到进一步推广

C. 使政府脱离了对门阀的依赖

D. 瓦解了士族门阀的经济力量

 

查看答案

汉唐明三代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宦官专权现象,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没有出现这种现象。这是因为魏晋南北朝时

A. 皇权不断加强

B. 长期处于分裂

C. 外戚势力衰落

D. 皇权相对削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