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学习英语时,老师会介绍西方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

学习英语时,老师会介绍西方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 个人观念淡漠

C. 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D. 专制王权强大

 

C 【解析】姓代表的是家族,凡是一个家族的人都有相同的姓,所以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说明家族观念浓厚,故选C;题干没有涉及男女的地位问题和专制王权,故排除AD;姓名是代表个人的,姓名的先后并不影响个人观念,故排除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国礼的演变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时间

礼物说明

1949—1950年

毛泽东访问苏联,带去了山东大葱、江西金桔、西湖龙井、湘绣被面等礼品。

1957年11月

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苏联,带去了长江大桥、第一机床厂、第一汽车制造厂等项目的模型,以及青花瓷等礼品。

1972年2月

中国赠送美国白玉提红釉大瓶、苏州双面绣等礼品,还表示将向美国赠与两只熊猫。

1986年11月

中美金融市场研讨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会见了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并赠送面值50元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股票。

2014年9月

习近平将国产品牌中兴手机作为国礼送给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与会代表。

 

 

根据表格提取两项有关新中国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中期欧洲各国普遍降低了国际贸易壁垒,……贸易条约的签署反映了一种普遍的乐观主义情绪,以及政界和学术界对于国际交换学说的接受。正是经济的迅速扩张、对增长和繁荣的普遍乐观说服了各国和人民放弃保护措施,将控制换成了自由,乡土观念换成了普遍主义,固守传统换成了坚持变革,将闭关锁国的安全换成了开放世界的危险但有潜在利润。

——摘编自H.J.哈巴库克等《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1929年美国经济爆发大危机,随之迎来大萧条;由于失业和贫困的刺激,工潮此起彼伏。1935年《国家劳动关系法》在罗斯福新政中出台。该法首次以立法形式在全国范围内承认了工会结社、集体谈判和发起争议行动的正当性,被公认为美国集体劳动关系法兴起的标志。在短短一代人的时间内,集体谈判成为劳资关系的主流模式,集体劳动关系法甚至成为“劳动法”的同义语。

——摘自阎天《美国集体劳动关系法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欧洲各国签署贸易条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35年美国《国家劳动关系法》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张謇(1853~1926年)出身于江苏海门农家,1894年状元及第。甲午战争后,张謇向两江总督张之洞提出实业救国的主张,被委派创办通州实业公司。张謇主张依靠棉纺织业和冶铁业发展国民经济。他兴办纱厂,开办垦牧公司、冶铁厂、纸厂、火柴厂、盐业公司等。他用企业利润兴办公益事业,在江苏南通开办学校,还设立了育婴堂、养老院……甚至还修了马路。由于逐年亏损和负担过重,张謇于一战后破产。

——摘编自章开沅《张謇传》

材料二亨利·福特(1863~1947年)出身于美国密歇根州农民家庭,恰逢美国19世纪末的大发展时期,辞职创办汽车公司,走大众化、重视速度和效率的路线。但此时汽车还只是上流社会的奢侈品,福特以失败告终。1903年,第二家亨利·福特公司开业,他驾驶的福特汽车能在40秒内跑完1英里,但投资人抛弃了他,并将公司名字改成凯迪拉克。第三家福特公司,以流水线作业大幅降低生产成本,适应了一战后美国平民消费需求,T型车一举成功,亨利·福特由此成为美国企业家的代表,也成为“从贫民到富翁”的美国梦的代表。

——根据《亨利·福特自传》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张謇和亨利·福特创办实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人命运不同的社会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在伊比利亚人移入美洲之际,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欧洲人又大肆从非洲贩卖黑人,运入美洲供奴役。16—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18—19世纪,英国人、爱尔兰人大举移入澳大利亚、新西兰,最后使澳大利亚、新西兰成为以白人为主的国家。发韧于地理大发现时代,迁延久远的大移民,影响了整个世界。

——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材料二近代中国城市化比率统计表(单位:%)

 

 

中国北部

中国西北

长江上游

长江中游

长江下游

东南沿海

两广地区

云贵地区

共计

1843年

4.2

4.9

4.1

4.5

7.4

5.8

7.0

4.0

5.1

1893年

4.8

5.4

4.7

5.2

10.6

6.4

8.7

4.5

6.0

 

 

——摘自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到19世纪世界人口迁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查看答案

下图是《1978—2008年间我国进出口情况统计表》,其中2001年后对外贸易趋势主要得益于

A. 取消农业税的直接推动

B.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

C. 一带一路战略全面实施

D.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的推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