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材料,回...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电影《天仙配》歌词

材料二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材料三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材料四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

(2)材料二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4)材料四中“新经济的萌芽”指什么?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小农经济。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2)将农业与商业对立。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社会进步。 (3)现象: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业资本活跃,商品经济发达。 原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如答“敬业、进取”、“守信、讲义”等或答出其他符合题意的内容,同样正确) (4)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 【解析】(1)第一小问,从材料信息中“你耕田来我织布”,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基本的生产模式是小农经济。第二小问,小农经济的特点可以联系所学知识得出结论。 (2)第一小问,关于农商的关系,材料中提及“背本而趋末,……,是天下之大残也”,可见反对大家弃农经商,由“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知希望大家都从事农业远离商业,综合以上两点可以看出材料中关于农商关系的认识即农商对立。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种认识影响了商业的发展,尤其是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进而影响社会的进步。 (3)第一小问,材料中提及“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可见这一时期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联系所学可知,该时期资本活跃、商品经济发达。第二小问,从材料关键信息中提取即可,根据材料“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得出结论。 (4)第一小问,抓住关键信息“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可知,出现的“新经济的萌芽”就是资本主义萌芽。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关系的变化根源于生产力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民族工业1912年至1921年净产值的年增长率为11.7%,整个北洋政府时期平均发展速度为13.8%。……1915年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中华民国展品获得各类奖章1218枚,是各国获奖之冠。由此可见

A. 自然经济瓦解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B. 美国政府大力支持中国工业化

C. 民族工业发展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D. 经济工业化得益于政治民主化

 

查看答案

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下图是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图中瑞蚨祥销售额日趋下降的原因不包括

A. 自然经济解体,手工业破产

B. 英、美等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

C. 长期战争的破坏

D.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掠夺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大批的中国人为了实现富国之梦兴办实业,试图以经济振兴实现国家富强,结果都失败了。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

A.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

B. 实现民族独立是发展近代化的前提

C. 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D. 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

 

查看答案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 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C.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D.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查看答案

有资料表明:“英国输华货值,鸦片战争前为数十万英镑,战后增至二百多万英镑,但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以后开始下降,到咸丰四年(1854年)为一百万英镑多一点,仅略超过战前的水平。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 鸦片战争极大地促进了中英贸易

B. 咸丰比道光更加反对中英贸易

C. 中国自然经济的抵抗力相当顽强

D. 英国工业革命扩展到了大清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