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84年10月20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4年10月20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实行计划经济同运用价值规律,发展商品经济,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统一的,把它们对立起来是错误的。以下对材料信息的解读,不准确的是(   

A.彰显了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艰辛

B.改革开放的深入,助推我国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C.计划经济体制已不符合生产力发展,应该抛弃

D.我国正努力探索克服计划经济弊端的经济体制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体现了我国正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新体制没有抛弃计划,故C项错误,D项正确;从材料的描述可以看出,我国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比较艰辛,故AB项正确。所以答案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宋朝的黄金时代”这一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的是

A. 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B. 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 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D. 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查看答案

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入富豪榜。这表明:

A. 政府鼓励私人铸铁

B. 铁制工具运用广泛

C. 政治环境造就富豪

D. 国家实行重商政策

 

查看答案

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未利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其反应的直接思想是:

A、重农抑商                     B、富国强兵

C、稳定社会秩序                D、维护地主利益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谈到了教育规划:儿童6岁开始入男女分校学习,接受同样的教育,并且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分别进入国家办的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学习。学习内容很丰富,包括阅读、书写、计算、唱歌、音乐、体操、骑马、射箭等。16岁毕业后,大多数人,尤其是手工业者、农民的子弟要进入社会做一个顺从的劳动者。而奴隶主子弟在17—20岁期间要接受较高一级的教育,培养他们的意志和勇敢,使之成为保卫国家的军人。体育训练是主要的学习内容,其次还要学习军人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例如,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束后,大多数奴隶主子弟结束学习,担负起保卫国家的职责,成为军人。只有极少数的人可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受教育。用20年的时间来研究辩证法,培养学生用理智去衡量各种事物。这是最后阶段的教育,学生50岁毕业后可担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同时也成为哲学王。

——摘编自郑晓沧译《柏拉图论教育》

(1)据材料,概述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2)你能否依据以上材料对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做全面、客观、严谨的评价?说明理由。举出进一步了解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三种途径。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柏拉图给古代雅典民主下的定义是:“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切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

材料二柏拉图为古代雅典民主归纳了两个特点:第一,充分的个人自由,表现为“行动自由和言论自由”,每个公民都可以随心所欲地生活。第二,最为多样的人物性格。这种过度的自由会导致放纵,人们会沉溺于欲望当中,国家则会陷入道德沦丧的无秩序状态,等待它的将是个人独裁。

材料三柏拉图认为:“物极必反,这是真理,天气是这样,植物是这样,动物是这样,政治社会尤其是这样……极端的自由其结果不可能变为别的东西,只能变成极端的奴役。”柏拉图的批评虽然过分,但至少指出了极端民主的消极后果。

(1)依据材料一、二、三,指出柏拉图认为极端民主制存在哪些弊端?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柏拉图批评雅典民主的原因,并说明其崇尚的政治体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