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部分时期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 外国 191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部分时期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

外国

1912年初,中华民国成立

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

1916——1017年,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激烈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1920年,中国百条空中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1913年,世界首条汽车装配流水线在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问世

191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历史上第二部《反托拉斯法》,更加严厉地禁止了几种垄断行为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将15亿人口卷入战争,数千万人死伤

1918年,美国议会批准了妇女的选举权

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

20世纪20年代后期,国民革命运动席卷全国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1928年,首个国家级科研机构中央研究院成立,作为最高学术机构并规划全国科学发展

1921年,爱因斯坦以光电效应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20世纪20年代,欧洲经济迅速恢复,美国进入空前繁荣时期,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1921年到1927年,意大利和日本相继建立起法西斯统治

1933年,国民政府施行新税则,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

1935年底,国民政府推行“法币”政策

1936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

1936年,中国工业总产值比1927年增长80%

1931年,英国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承认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自治领在内政外交上的独立地位

1933年,罗斯福开始推行新政

 

 

——根据中国近代史就世界近代现代史》等整理

表格为20世纪部分时期的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子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论题:20世纪早期.中西方都出现了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的趋势。 阐释: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由于垄断组织的发展,社会矛盾加剧,为了缓解危机,191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历史上第二部《反托拉斯法》,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面对经济危机,1933?年上台的罗斯福政府推行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为了巩固统治,中国南京国民政府也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如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统一发行“法币”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经济发展,但也加快了官僚资本的膨胀。 总之,进入20世纪后,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政府加强对经济干预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共同趋势,深刻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经济走向。 其他参考论题: (1)20世纪早期,民族解放运动成为席卷中外的世界潮流。 (2)20世纪早期,中西方社会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平等人权观念深入人心。 (3)20世纪早期,科技发展迅速,深刻改造了中西方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 (4)进入20世纪以来,美国国力增长迅速,对中国政局和世界格局都造成了巨大影响。 【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可以提取多个论题。如根据材料中的“1935年底,国民政府推行“法币”政策。1936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和“1933年,罗斯福开始推行新政”,可以提取论题“20世纪早期中西方都出现了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的趋势”;根据材料中的“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和“1931年,英国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承认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自治领在内政外交上的独立地位”,可以提取论题“20世纪早期,民族解放运动成为席卷中外的世界潮流”。以此类推,还可以提取出“20世纪早期,中西方社会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平等人权观念深入人心”“20世纪早期,科技发展迅速,深刻改造了中西方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和“进入20世纪以来,美国国力增长迅速,对中国政局和世界格局都造成了巨大影响”等论题。选定某一论题后,联系所学相关史实加以论证。要做到论题明确,论从史出,逻辑清晰,中外关联,论证充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经济学界与伦理学界一直存在这一论题,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孙中山给我们以重要启示。他认为只有进行政治革命,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才能够保证人民参与经济的平等权利,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孙中山强调实行“平均地权”能够有效地防止贫富悬殊的扩大,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使民生得到较好的改善。孙中山认为当时中国所面临的问题是患贫穷,不是患不均,主张振兴实业、实现国家的现代工业化以此来获得经济快速发展。1924年,孙中山指出在私人资本制度的存在下是无法实现分配公平的,“节制资本”可以预防资本的垄断,实现分配正义。孙中山强调公平不能以牺牲效率为代价,认为维护社会公平也是提高经济效率的方法之一。孙中山借鉴这一方面西方的成功经验,认识到制度创新是两者兼得的关键。

——摘编自汪荣有 《孙中山经济伦理忠想探析》等

材料二  平等与效率之间的权衡是当代 “福利国家”面临的最重要课题。1945年, 英国工党政府上台后。在凯恩斯主义的指导下,遵循“最低原则”“普遍原则”和“责任原则”着手建立比较完善的福利制度,1948年宣布建成世界上首个“福利国家”。政府给公民的津贴与补助,名目越来越多,几乎包括了“从摇蓝至坟墓”所需的所有福利项目。1960年,英国社保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6%,到1983年,达到13.1%。但以“福利国家”模式为核心的社会治理体系难以为继。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保守党政府开始调整自己的角色,社会保障制度开始向“基本安全网”方向转化,不再承诺公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负责解决少数人的特殊困难。撒切尔政府把减轻税收作为重振英国经济战略中的一项重要政策。政府还将一些国营企业私有化,积极鼓励私人开办新企业。在这些措施下,社会成员在收入与财产上的差距拉大了,但经济显著增长。

——摘编自易梦红、 佟家栋《平等与效率间的再权街》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关于公平与效率的主要主张,并予以简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公平与效率的权衡方面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公平与效率的认识

 

查看答案

1929年,斯大林指出:“农民是一个以私有制和小商品生产为经济基础的阶级。因为农民当他还是从事小商品生产的个体农民的时候,经常不断地从自己中间分泌出而且不能不分泌出资本家来。”为此,斯大林

A. 致力于恢复国民经济

B. 强制加速推行农业集体化

C. 暂时认可了市场经济

D. 缓解农民与资本家的矛盾

 

查看答案

运用结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可以用来说明

A. 教皇和教会失去了作用

B. 新教信仰不再需要宗教仪式

C. 新教信仰方式发生变化

D. 无论天主教、新教,信徒地位没有变化

 

查看答案

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了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强调的是

A. 物质生活

B. 科学精神

C. 自由权利

D. 理性价值

 

查看答案

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写道,20世纪70年代,中国接待外国国家首脑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也派出很多代表团分赴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对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友好交往日益密切,60年代后期中国周边那种严峻局势已根本改观。这一变化

A. 打击了以美苏大国主导的两极格局

B. 树立了中国在国际舞台的中心地位

C. 有利于深化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

D. 为日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提供条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