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先秦儒家学派主张将“学”、“思”和“行”相结合,“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先秦儒家学派主张将“学”、“思”和“行”相结合,“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形成了“养心、养气”之说,即所谓“求放心”、“有心养心”、“养浩然之气”等等。这说明了先秦儒家学派

A. 强调仁礼重要性

B. 注重主体自觉性

C. 突出教化功能性

D. 主张格物致知论

 

B 【解析】先秦儒家学派主张将“学”、“思”和“行”相结合,重视道德修养,致力于在人伦关系中实现人生价值和人格完善,说明先秦儒家学派注重主体自觉性,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涉及仁礼思想,排除A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实现自身修养的提高,排除;“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的主张,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在研究十六世纪中叶“嘉靖大倭寇”问题时认为:一是倭寇的主体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中小商人阶层;二是倭寇的最高领导是王直,是徽商出身;两者追求的是海上贸易的合法化。材料表明

A. 民间贸易损害政府利益

B. 商帮力图扩展海外贸易

C. 官方贸易失去垄断地位

D. 海禁政策加剧倭寇之患

 

查看答案

城市化率(也叫城镇化率)是城市化的度量指标,一般采用人口统计学指标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包括农业与非农业)的比重。根据下表可以得出

朝代

年代

城市化率

战国

公元前300年

15.9

西汉

公元2年

17.5

745

20.8

南宋

1200

20

1820

6.9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

10.6

1990

26.4

 

 

A. 城市化率直接关乎商品经济发展水平

B. 政府政策对城市化率影响较大

C. 大多封建政权限制农村人口流入城市

D. 农业发展程度与城市化成反比

 

查看答案

《后汉书·百官志》县、邑、道、侯国条,本注曰:“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国。”刘昭注引胡广曰:“秋冬岁尽,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上其集簿。”郡国完成对属县考核后,汇总各县集簿内容,编造计簿,由上计吏送达中央接受考核。据此可知

A. 官僚政治日益显现

B. 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C. 郡国并行利于考核

D. 官府考核豪夺民财

 

查看答案

有人认为没有古希腊先哲的努力就没有近代西方哲学和人文风采的灿烂辉煌。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作为未知领域的探索者,亚里士多德也犯了许多的错误。比如他认为出生婴儿的性别取决于父亲的强弱;他还认为在低级形式的生物中,有些生物是可以从无机自然界中直接诞生的。在现代受过基础科学教育的人眼里,亚里士多德的这些观点非常可笑。不过,睿智的亚里士多德早就料到了这样的场景,他说:“我没有找到任何准备就绪的基础,也没有可供抄袭的模型。我走的是第一步,因而也只是很小的一步。我的读者们将会理解我已取得成果,并且原谅我所留下来要别人去完成的东西。”哲学家知道自己的观点一定有对也有错,并请后来人原谅他未完成的事业和他犯的错误。

后人是否原谅了他呢?何止是原谅,后人简直将他奉若神明。在他之后的一千多年中,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像皇帝一样统治着欧洲的科学界。两个科学家在争论问题时,只要其中一个说“亚里士多德就是这样认为的”,另一个科学家立刻就闭上了嘴巴。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树立在许多领域的路途前方,等待着人们去超越,许多条道路他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有一些道路他指向了错误的方向,然而后人却言听计从了一千多年。这对科学是幸运还是不幸呢?

请回答:如何看待亚里士多德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