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编写于1914年前后的《浙江各县宣讲稿选粹》,汇集了《说国民常识》《说世界大势》...

编写于1914年前后的《浙江各县宣讲稿选粹》,汇集了《说国民常识》《说世界大势》《释自由》《说公德》《说中国地理》《释平等》《劝宝爱国货》《劝破除迷信》等讲稿。由此推知,宣讲活动旨在

A. 破除封建传统礼教

B. 推动乡村移风易俗

C. 增强民众科学意识

D. 普及近代国家观念

 

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宣讲的范围是“浙江各县”,宣传的内容有国家形势、中国地理、国民常识、自由平等、民主科学、发展国货等,实际上是向国民介绍普及近代国家观念,故D项正确。封建传统礼教指旧传统中束缚人思想行动的礼节和道德,它并不等同于封建迷信,仅从材料中《劝破除迷信》不能得出宣讲旨在破除封建传统礼教,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推动乡村移风易俗的信息,而是强调宣讲活动旨在普及近代国家观念,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使广大知识分子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与材料不符,且材料是强调宣讲活动旨在普及近代国家观念,故C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隋朝以来,长三角地区城镇化进程加快,鸦片战争前形成了“之”字型空间格局,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又发展演变成“∑”型空间格局(如下图所示)这一变化

近代长三角地区城镇发展轴变化示意图

A. 描绘了经济重心持续南移的过程

B. 奠定了上海远东经济中心的地位

C. 折射了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

D. 拉大了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

 

查看答案

七七事变后,日军想在华北范围内,以强大的军事打击,速战速决,迫使中国屈服。因此,淞沪战役打响后,日方最初仅想以第3、第11师团组成“上海派遣军”应对,但随着对中国军队决心在上海“大打”意图的逐渐明了,而向上海增派兵力。这一材料

A. 说明了中国政府对抗日有充足的准备

B. 证明了日军扩大侵华战争是迫于无奈

C. 反映了凇护会战打乱了日军作战计划

D. 体现了日本在侵华战略上比较被动

 

查看答案

由孔子到孟子,“孝”的内涵中家庭、道德伦理慢慢走向政治、道德二重化。孝道与治道开始慢慢地融合,并成为历代帝王和圣贤们追求的最高境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孝”由家庭推向社会,把个人的伦理道德升华为治国平天下。这体现了

A. 儒家理想化的治国追求

B. 儒家思想成为了专制统治的工具

C. 追求个人品德的重要性

D. 统治者提高个人修养以治理天下

 

查看答案

北魏均田制对部曲(家仆)、奴婢均有授田的规定。在唐代的授田对象中,增加了列杂户、官户、工商业者的授田,取消了对部曲、奴婢的授田。这反映出唐代

A. 门阀士族的衰落

B. 重农抑商政策的调适

C. 人地矛盾的缓解

D. 底层民众生存环境恶化

 

查看答案

下表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一些法律条文

法律条文

出处

“子告父母、妇告威公(公婆)、奴婢告主”则“勿听而弃告者市”

汉简《二年律令·告律》

“告祖父母、父母者,绞”

《唐律疏议·斗讼律》

“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

《大明律》

“亲属相为容隐”

《大清律例·刑律·诉讼》

 

 

这体现了中国古代

A. 儒家伦理的法律化

B. 法律与公德的融合

C. 血缘亲情逐渐强化

D. 等级秩序日趋固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