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的大宛、乌孙、大月氏等国,成立了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的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丝绸之路是汉朝探索出来的,让中国融入世界,并渐而有发言权和影响力的一条大国之道。

                              ——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材料二 唐朝丝绸之路畅通,“伊吾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的局面形成后,丝绸大量输往许多国家,外来物品也纷纷涌入。丝绸是唐朝赋税的重要来源,也是政治外交的主要礼物,唐初赠帛与彩缎予突厥,稳定边疆形势。“秦汉以来,唐马最盛”,“绢马贸易”满足了西域各国渴望得到的丝绸,西域骏马也极大地改善了唐朝的军队装备,成为中西交通的重要工具。外来物品如金银带把杯、彩釉玻璃等器皿传入中原,激发了唐朝工匠的仿制兴趣和创新热情,工艺技术的模仿和审美情趣的启示,最终使唐代手工业品的制作风格发生了改变。

商贸活动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西域音乐、舞蹈、绘画,给传统文化注入清新的气息,以外来乐舞为参照,中国古代“功成作乐”的礼仪制度进行了更新改造。敦煌壁画描绘出只交纳商税、不承担政府义务、定居唐朝境内创业的外国商旅,莫高窟珍藏的大量佛门经文,以及融合西方艺术创造出崭新东方美的造像,将人类共同的美、共同的人性经过潜移默化的整合后以艺术形式再现出来。在不同文明的碰撞过程中,唐朝文化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和发展,并汇集为开创新时代的动力,最终形成了以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3》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别从地域、内容、对象三方面指出唐丝绸之路的变化。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唐朝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发展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唐丝绸之路绵延不衰的原因。

 

(1)特点:由汉武帝和张骞等推动形成;从军事路、外交路延展为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互利互惠;持续时间长,是长达千年的中西交通要道。 (2)变化:①从地域(范围)上看,唐朝丝路覆盖了西亚、南亚乃至非洲东海岸。②从内容上看,唐代从商业贸易扩展到文化、民俗、政治、军事、手工业工艺等领域。③从对象上看,唐朝扩大到南亚、西亚等国。影响:①稳定了唐朝西北边疆形势;壮大了唐军实力;②增加国家财政收入;③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④推动了唐朝手工业工艺的创新与发展;⑤引领了周边国家地区的发展,形成了中华文化圈。 (3)原因: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②国家重视发展对外(丝路)贸易;③古代中华文明的先进性与开放包容特性对周边国家地区具有较大的吸引力;④中外商人对丝路贸易的推动;⑤海陆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 【解析】“一带一路”是高考的热门话题,也是高考潜在的考查知识点。本题以中外交流为切入点,引入古代丝绸之路、启蒙运动、全球化、改革开放等知识点,引导考生关注时事、关注热点,关心国家大事。 (1)据材料“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成立了……合作联盟……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的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范围、时间、交流渠道等方面概括 (2)根据材料“伊吾之右,波斯以东”和“丝绸是唐朝赋税的重要来源,也是政治外交的主要礼物”“西域骏马也极大地改善了唐朝的军队装备”“工艺技术的模仿和审美情趣的启示”分别从丝绸之路的地域、内容分析概括出第一小问的答案。第二小问的答案,根据“唐初赠帛与彩缎予突厥,稳定边疆形势”得出稳定了唐朝西北边疆形势;根据“西域骏马也极大地改善了唐朝的军队装备”得出壮大了唐军实力;根据“激发了唐朝工匠的仿制兴趣和创新热情”得出推动了唐朝手工业工艺的创新与发展;根据“商贸活动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得出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根据“最终形成了以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得出引领了周边国家地区的发展,形成了中华文化圈。 (3)对于汉唐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联系所学汉唐时期的社会状况来分析,一般来说从政治、政策、开明程度、经济水平与商人的贡献展开叙述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初美国福特公司创立的生产流水线大大降低了汽车生产成本和售价,小轿车第一次成为人民大众的交通工具,福特公司的市场份额也迅速上升,在美国汽车行业占据了绝对优势。这种状况客观上

A. 顺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趋势    B. 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出现

C. 契合了利益最大化的趋势    D. 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查看答案

美国电话之父贝尔于1877年创办贝尔电话公司;爱迪生发明电灯后立即创立自己的电器公司;德国卡尔·本茨1885年发明汽油动力车,次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制造出第一架飞机,1909年创办莱特飞机公司;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拥有100家工厂……从此类现象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经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B. 经济利益的驱动是科技进步的力量源泉

C. 大力投资重化工业成为当时的社会潮流

D. 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查看答案

“巨大的新的城市人口因为能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而得到供养。技术和医学上的进步有可能消除以前曾大批害死城市居民的瘟疫,甚至有可能使城市生活变得较可忍受、较合意……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论述

A. 说明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发展

B. 证明城市生活方式被普遍欢迎

C. 认为粮食问题阻碍城市化进程

D. 指出世界城市化取得同步发展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其历史根源是

A.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

B. 三角贸易推动区域资源优势互补

C. 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

D. 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查看答案

称号是一个国家特色和实力的体现,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9世纪的英国被称为世界摆渡人。这些称号反映出英荷两国成为当时世界的

A.工业中心

B.贸易中心

C.金融中心

D.科技中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