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 材料二(孝文帝)曰:“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

材料一

材料二(孝文帝)曰:“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澄曰:“伊路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1)据材料一,指出孝文帝迁都的路线。

(2)材料二中,孝文帝为迁都提出了哪些理由?你认为这些理由是否成立?当时迁都还有哪些客观原因?

(3)迁都建议遇到了怎样的阻力?对此孝文帝采取了什么对策?

(4)迁都有何意义?

 

(1)从平城到洛阳。 (2)理由:与汉族“文轨未一”,即要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平城是个“用武之地”,不适于改革政治;“移风易俗”非常困难;黄河流域历来是帝王兴起之地,有利于加强对中原的控制。成立。客观原因: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平城气候恶劣,生产的粮食不能满足京城的需要;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强大也威胁着北魏;平城保守势力强大。 (3)阻力:许多鲜卑贵族大臣极力反对。对策:设巧计,以南下伐齐为名迫使反对派同意迁都。 (4)北魏迁都后,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北魏洛阳城的规划和布局,对后世城市建设影响较大;孝文帝的迁都,保证了孝文帝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 【解析】(1)根据所学回答即可。(2)根据材料“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可知理由:与汉族“文轨未一”,即要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平城是个“用武之地”,不适于改革政治;“移风易俗”非常困难;黄河流域历来是帝王兴起之地,有利于加强对中原的控制。依据教材所学可知这些理由成立。客观原因根据所学归纳即可。 (3)根据所学回答阻力和对策。 (4)迁都的意义从洛阳的地位和洛阳城的规划和布局、推动改革的深入、民族融合等角度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5年,希腊和保加利亚发生了武装冲突。双方怒气冲天,局势极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国联呼吁双方制止冲突升级,并向冲突地点派出了调查委员会,最终作出裁定,平息了冲突。

材料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联应中国国民政府的请求,派遣以李顿为团长的调查团来华调查事件真相。半年以后公布的《国联调查团报告书》虽然承认东北是中国的领土,确认九一八事变是日本策划的,但是没有提出对日本加以制裁,而是主张列强共管东北,纵容了侵略。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国联的哪一宗旨?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2)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际联盟的作用。

 

查看答案

以下不属于海湾战争中使用的新式武器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的态势可以概括为

A. 双方不堪军备竞赛重负放慢争霸

B. 双方互有攻守

C. 苏联依靠绝对军事优势迫使美国退让

D. 美国取得压倒优势

 

查看答案

正当五胡乱华(少数民族南迁),中原鼎沸之际……这一新兴王朝,利用作战所俘虏的人口,拓展农业基础;并解除胡汉豪族的威权,直接向农户征税,扭转后汉以来地方割据的趋势,而逐渐推广其统治权,开启了中国长期分裂后再统一的契机。这一王朝是

A. 东汉

B. 北魏

C. 隋朝

D. 唐朝

 

查看答案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①发展工业面临资金匮乏和管理不善的困境

②对外扩张和强制参军给人民带来苦难

③人民的反抗和斗争破坏了工农业生产

④残酷镇压导致劳动力不足

⑤埃及出现数百年来未有统一之局面

⑥埃及逐渐摆脱奥斯曼帝国的殖民统治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⑥

D. ①③④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