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甲午战争以前,自1840年以来,经过两次鸦片战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甲午战争以前,自1840年以来,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清政府上层仍有人硬说:“夫中国何弱之有?我朝定鼎二百余年,圣圣相承,文德武功,震耀区夏,深仁厚泽,普被垓挺,渊乎铄战!法度纲纪,岂特远过宋、元与明,直将驾汉、唐而上之已!即今日时势而论……高得谓之弱乎?”

材料二从表面看,中国之大,十倍于日本,故在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时,有日本人向其决策者伊藤博文提出这个疑问,伊藤的回答是:“中国名为一国,实则十八国也。其为一国,则诚十倍于日本。其为十八国,则无一能及日本之大也,吾何畏焉?”

材料三

(1)材料一、材料二表明了什么?

(2)请结合所学知识诠释材料三中两幅图片的寓意。据此并结合所学从领导力量方面分析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一胜一败的原因?

 

(1)表明:清政府上层仍不承认中国落后衰弱的事实;日本了解清政府的腐败本质。 (2)寓意:图一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外强中干”,落后挨打的局面已定;图二反映出八路军坚持抗日,南京国民政府积极反共消极抗日。原因: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腐败无能,消极避战。抗战胜利主要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解析】(1)解答关键是理解两则材料分别对应清政府和日本人对清朝统治的认识,抓住关键信息“夫中国何弱之有”“中国……吾何畏焉”作答。 (2)回答“寓意”首先要知晓漫画中人物的身份;其次要搞清楚图片中人物的行为;再者,要理解图中的相关文字暗示。对“原因”的解答首先要知道孰胜孰败,然后紧扣“领导力量”这一限定条件进行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50~1870年,法兰西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无疑是欧洲最现代化的国家。”

——《法兰西100年》

材料二1848年12月,法国总统选举中,农民把几百万张选票投向了拿破仑一世的侄子路易·波拿巴,致使路易·波拿巴当上了总统。不久(路易·波拿巴)又发动了政变,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到第二帝国末期,由于拿破仑三世减轻赋税的诺言不仅没有兑现,而且变本加厉地横征暴敛,又强迫农民交纳“血税”,把他们的子弟送到战场上当炮灰。他们……“成为拥护共和主义的了,这一转变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拿破仑三世》

材料三德国,1800年之前曾被讥笑为“欧洲病夫”。马克思曾经不无讽刺的评论道:所谓“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神圣,亦非罗马。这个“神圣罗马帝国”,一开始就是有名无实的。

——《俾斯麦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铁血的统一道路》

材料四“让我们把德意志扶上马!它一定会策马奔腾!”

——奥托·冯·俾斯麦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法国共和制度最终确立的主要条件。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俾斯麦是如何“把德意志扶上马”并促使其“策马奔腾”的。

(3)结合所学知识,并分析造成19世纪末法国与德国政体差异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郡县之制,合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波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材料三寓封建(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人君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尤不足也,……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安得而不穷,国安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郡县制有哪些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顾炎武关于郡县制的观点。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哪些局限性。

 

查看答案

在短短的103天时间里,维新派通过光绪颁布了300多道变法谕旨,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英国人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容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可见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A. 变法内容涉及领域过宽

B. 变法过程过于急于求成

C. 变法主持属于封建皇帝

D. 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

 

查看答案

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主要是这场战争后

A.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 主张维新变法的思想开始形成

D. 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技术,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查看答案

英国历史学家赫·乔·韦尔斯在说:“……1866年,它还是一个中世纪的民族……1899年,它已经是一个完全西方化了的民族。”使日本完成了历史的重大跨越的最根本因素

A. 推翻幕府统治,扫除封建障碍

B. 门户开放,接受西方国家的影响

C. 发动战争,开拓海外殖民市场

D. 明治维新,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