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之赋,据《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八家,即陆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之赋,据《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八家,即陆贾、朱建、赵幽王刘友、贾谊、庄忌、枚乘、淮南王刘安(赋八十二篇)以及未具名的淮南王门下群臣宾客,作品共一百七十二篇。汉武帝著《李夫人赋》《秋风辞》两篇赋流传下来。

——摘编自《汉赋的发展演变》

材料二  曲不离词,词不离曲,桐辅相成,曲词共同走上了繁荣之道。词发展到后来,不再是音乐的附庸,而是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了。到了宋代,词很快发展起来,大批的官宦、文人、歌伎、百姓纷纷填词,词这块处女地处处是耕耘者。在宋代,造纸术和印刷术有了较大的发展,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的效率和质量,刻印的书既多且佳,这无疑推动了词的传播和发展。

——摘编自樊宗有《浅析宋词兴盛的原因》

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也,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产也。

——摘编自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及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趋势的认识。

 

(1)现象: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受到上层贵族及文人的喜爱。 (2)原因:曲的发展推动词的兴盛;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改进促进词的繁荣;市民阶层的需求;商品经济的繁荣。 (3)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影响力超过儒、佛、道三教。原因: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商品经济的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m现;市民阶层日益扩大。 (4)认识:逐渐世俗化、通俗化;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汉初之赋,据《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八家……作品共一百七十二篇。汉武帝著《李夫人赋》《秋风辞》两篇赋流传下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上层贵族及文人喜爱等方面回答这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 (2)本题根据材料二“曲词共同走上了繁荣之道……大批的官宦、文人、歌伎、百姓纷纷填词……在宋代,造纸术和印刷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曲的发展、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改进、市民阶层的需求、商品经济的繁荣等方面概括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3)本题根据材料三“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也,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产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社会各阶层所接受、影响力超过儒、佛、道三教等方面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再从封建专制统治腐朽、商品经济的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日益扩大等方面说明其原因。 (4)本题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世俗化通俗化、文学艺术是政治经济的反映等方面回答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趋势的认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区分“古之君”(尧舜等原始民主时期的“君”)与“今之君”(秦以下全体专制帝王),指出“今之君”是“天下之大害”。黄氏针对尊君论的理论基础——“天下受命于天子”之说,重新论证了“天下”与“君”孰主孰客,从而向流行于当世的“君为天下主”的传统论调提出挑战,而其论证手法是复归“古之君”“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黄宗羲从“君客论”出发,高唤出这样的警句:“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黄宗羲进一步阐发君臣关系为同事协作关系:“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摘编自冯天瑜《“民本”与“尊君”(论纲)》

材料二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否定了“君权神授”说,并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人民主权思想。他指出,所谓人民主权就是以公共意志为最高权力,其具体体现就是由全体人民根据自身利益所制定的社会契约。既然人民主权是全体人民的公共意志,每一个人也就都享有主权,同时也必须服从主权。换言之,在最高主权面前人是平等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如有人不服从,社会契约就强迫他服从,即迫使他自由。通过“社会契约”的学说,卢梭提出了全新的国家组织原则,而“人民主权论”则更直接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理论旗帜。

——摘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黄宗羲思想所体现出的新变化及其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黄宗羲与卢梭思想的不同,并简要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传统的生命延续是一个推陈出新的动态过程。每当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对文化传统都能发现新的意义,做出新的解释,添加新的成分……社会历史实际上是人类不断地传承和创造传统的过程,社会转型归根到底是传统的转型,即社会成贯用新的时代精神整合扬弃原型社会中的旧传统,从而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并且能够满足现实人类实践活动需要的新传统。

——摘编自钱国旗《儒家文化传统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

根据材料,就古代文化传统的发展与中国社会的转型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统一市场启动后,欧洲国家建构以欧共体为核心、欧自联为中间层、东欧和中东为外层的“三个同心圆”泛欧自由贸易区。在北美以美国为中心的自由贸易协定的推动下,美国与拉美的经济联系将进一步加强。在亚太地区,随着亚太经合会议的举行,确定了地区性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最终目标。在三大经济圈中,一体化程度最低的是亚太经合组织,单单实现自由贸易区的目标就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区域经济集团的横向扩展上,区域合作程度的深化上都推动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加快。而中国与台湾省同时加入亚太经合组织,越南加入东盟,都是地缘经济因素超过地缘政治因素考虑的表现。推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国家组成经济集团的原因是世界经济和政治形势的发展。

材料二

区域集团化这一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必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和国民经济外向度的提高,给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和重要机遇。区域集团建立力求提高其内部经济一体化程度,为保护其内部市场,导致贸易保护。我国已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我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作用,亚太地区又是当今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潜力巨大,这为我国提供了较好的周边环境。各区域集团间在以争夺对方市场为重要目标的竞争与合作中,大都看重了我国市场的潜力和前景,纷纷来中国寻求贸易机会,加强与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合作。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高继宽《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与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的影响,请你谈谈中国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应采取的措施。

 

查看答案

《寒食帖》(参下图)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这一作品

A. 雅俗共赏,字形斜正交错    B. 结构严整,笔面平直稳重

C. 工笔重彩,线条流畅纵情    D. 笔面详备,气象端庄浑厚

 

查看答案

《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明清时期

A. 民主进步思潮产生    B. 文化专制进一步强化

C.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D. 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