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某次侵华战争期间,中外谈判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在北京长驻公使,开放长江沿岸的新...

近代某次侵华战争期间,中外谈判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在北京长驻公使,开放长江沿岸的新口岸、外国人在中国内地游历等。判断该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B 【解析】材料中的“在北京长驻公使,开放长江沿岸的新口岸、外国人在中国内地游历”是1858年《天津条约》的内容,因此该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故答案为B项。鸦片战争后的《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都没有材料中反映的内容,排除A、C、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雍正元年上谕各省官员:“国家之设关税,所以通商,而非以累商”,“胥役于中,未免高下其手,任意勒索”,“应报税者,纳税即放,不得任胥役作弊,勒索阻滞,以副朕通商便民之意。”在这里,雍正皇帝

A. 批评官吏盘剥

B. 主张取消海禁

C. 提出加重赋税

D. 反对重农抑商

 

查看答案

宋代限制父子、兄弟及亲近在中央和地方同一重要部门任职,官员任职必须避开原籍,同时还要回避祖产和妻家田产的所在地。这些规定的目的是

A. 健全各级行政机构

B. 抑制土地兼并

C. 防止官员营私舞弊

D. 打击权贵势力

 

查看答案

上表为不同史籍对唐初史事的叙述,据此能够确定的历史事实是

A. 李建成、元吉图谋篡位夺权

B. 李渊在皇位继承问题上反复不定

C. 李世民继承皇位是众望所归

D. 李渊父子、兄弟间权力斗争激烈

 

查看答案

《孟子·梁惠王>说“深耕易耨”;《礼记·月令》说(季夏之月)“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荀子·王制>说“修堤渠,通沟浍……使民有所耘艾”。这反映出当时

A. 铁犁牛耕得到推广

B. 注重精耕细作

C. 小农经济形成

D. 国君重视农业生产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唐太宗是我国古代封建盛世时的杰出政治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贞观二年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唐]吴兢《贞观政要》卷八《务农》

材料二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资治通鉴》卷192,唐记八,武德九年十二月

材料三夫圣代之君,存乎节俭。富贵广大,守之以约;睿智聪明,守之以愚。不以身尊而骄人,不以德厚而矜物。茅茨不剪,采椽不斫,舟车不饬,衣服无文,士阶不崇,大义不和,非憎荣而恶味,乃处薄而行俭。故风淳俗朴,比屋可封,此节俭之德也。

——[唐]李世民《帝范·崇俭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唐太宗认为国家和农业的根本分别是什么?为不失国之本、农之本,他主要采取了什么政策?

(2)材料二中,“上”认为“止盗”的根本出路是什么?据材料三,分析唐太宗强调“节俭之德”的根本目的。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指出唐太宗个人与“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内在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