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古代“广种未必多收”已为人熟诵;农谚云:“锄头底下三分泽”;贾思勰曾告诫:“...

中国古代“广种未必多收”已为人熟诵;农谚云:“锄头底下三分泽”;贾思勰曾告诫:“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些意在强调中国古代农业

A. 生产技术的成熟

B. 粮食产量的稳定

C. 精耕细作的重要

D. 生产效率的低下

 

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锄头底下三分泽”“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说明精耕细作对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非常重要,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反映生产技术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B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

    抱孙带黄犊,但看翠浪舞。”诗中所咏工具

A. 是开沟播种结合的耧车    B. 是可以调节深浅的曲辕犁

C. 是鼓风冶铁的工具水排    D. 是不需人力而自转的筒车

 

查看答案

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设置专门机构垄断食盐经营。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这一变化表明

A. 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B. 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C. 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 富商大贾势力受到抑制

 

查看答案

秦汉时期,官营手工业实行“物勒工名(将器物制造者的名字刻在器物上)”制度,几乎涵盖了当时各个手工业部门。这实际上反映了

A. 官营产品的盗卖严重    B. 官营产品难以保证质量

C. 官营生产的管理严格    D. 国家注重垄断市场经营

 

查看答案

唐诗名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描绘的是

A. 我国古代精湛的青铜铸造技术

B. 唐代越窑青瓷的美丽色彩

C. 丝织业的一种绿色丝绸的出现

D. 著名的唐三彩

 

查看答案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一天是民间传说龙抬头的日子,也称为春龙节,人们用许多美食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从节日的起源看,形成这一风俗的主要因素是(   )

A. 宗教习俗    B. 农业生产    C. 祭祀祖先    D. 纪念庆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