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了多民族...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了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武帝把这项事业继承下来,并推向前进。……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业得以奠定。

——张传玺《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形成的三个阶段》

材料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用一句话概括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局面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汉时期如何从政治方面推进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发展?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与秦朝相比,唐朝相权有何特点?

(3)从根本上看,古代政治制度具有什么演变趋势?

 

(1)深远影响: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西汉的推进:解决郡国并行制问题,逐步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使“大一统”政体更为巩固;在汉承秦制基础上,设置十三州刺史,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稳固国家政权,防止地方分裂势力的发展。 (2)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权力分散,分工合作,相互牵制。 (3)皇权逐步加强,相权逐步削弱;中央权力逐步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解析】(1)由材料中的“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角度思考。西汉郡国并行制曾引发王国问题,对地方加强控制的措施也符合题意。 (2)图表反映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联系秦朝的中央机构,体现了丞相“位高权重”的特点,三省六部制的特点是分工明确,把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提高了工作效率。 (3)古代政治制度不仅要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还要解决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矛盾,根据所学知识综合回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邓小平在(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一文中讲道:“这些方针政策应该不仅是香港人民可以接受的,而且在香港的其他投资者首先是英国也能够接受,因为对他们也有好处!”邓小平所指方针政策的目的在于

A. 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施    B. 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

C. 换取英国在香港问题上妥协    D. 争取香港同胞的广泛支持

 

查看答案

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

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B.中法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查看答案

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材料体现的原则是( )

A. 保护弱者    B. 人人平等

C. 公正合理    D. 注重证据

 

查看答案

图是一张抓拍到的1961年日在铁丝网网成的柏林墙即将封闭的一瞬间,一个参与围墙行动的东德士兵突然跃过铁丝网,投奔西德一方的照片,作为一手史料,可用于研究

A.美苏冷战

B.欧共体成立

C.马歇尔计划推行

D.苏联解体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列强通过侵略手段攫取了通商、设立租界等一系列特权。右图所示城市状况是下列哪次侵华战争及签订的条约所致的

A.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B.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D. 日本侵华与二十一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