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在新疆楼兰发掘出252年、265年、310年等魏晋纸本文书,大多为麻纸。1933年,考古学家黄文弼在新疆罗布泊汉烽燧遗址首次发现片麻纸,同时出土者有公元前49年的木简。由此推知
A. 西汉时纸已传到西域
B. 造纸技术最早发明于新疆
C. 汉代造纸业十分发达
D. 魏晋时新疆普遍使用麻纸
陈寅恪认为,在政治体制、生活行为以及日常观念等许多基本方面,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但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却风靡数百年。材料意在强调
A. 社会传统信仰改变
B. 儒学正统地位已动摇
C. 儒学自身存在不足
D. 文化呈现多元化状态
公元前115年,桑弘羊提出“均输”方案,规定:凡各地应贡物品,一律改折为当地出产的物品抵充,然后将该贡物运往需要的地区出售。后来,西汉政府又于京师设平准机构,贱时买进物资,贵时卖出。上述措施
A. 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B. 加重了农民赋税负担
C. 旨在限制商业发展
D. 消除了各地经济差异
以往的诸侯国,都是早已存在的或由古代氏族部落繁衍而产生的土著氏族组织,而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这说明周朝的分封制
A. 实现了周王权力的高度集中
B. 有利于对地方直接管理
C. 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
D. 强化了旧有的宗族意识
【中外历史人物评价】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爱因斯坦的和平主义思想
时间 | 活动 |
1914年 | 参与发起反战团体“新祖国同盟”,在反战的《告欧洲人书》上签字 |
1929年 | 坚持无条件地反对一切战争 |
1930年 | 在“国际妇女和平与自由同盟”的世界裁军声明上签字 |
1939年 | 上书罗斯福总统,建议美国抓紧原子能研究,防止德国抢先掌握原子弹。 |
1943年 | 作为科学顾问参与美国海军部工作 |
1944年 | 为支持反法西斯战争,以600万美元拍卖1905年狭义相对论论文手稿。 |
1948年 | 全力反对美国准备对苏联进行的“预防性战争”。 |
1950年 | 发表电视演讲,反对美国制造氢弹。 |
1951年 | 连续发表文章和信件,指出美国的扩军备战政策是世界和平的严重障碍。 |
——据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爱因斯坦和平主义思想的演变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爱因斯坦为世界和平所做的努力。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敦刻尔克大撤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1940年5月,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快速攻势下崩溃之后,在敦刻尔克这个位于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城市进行的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丘吉尔在6月4日向议会报告敦刻尔克撤退时所说:“我们挫败了德国消灭远征军的企图,这次撤退将孕育着胜利!”而纳粹德国陆军上将蒂佩尔斯基在战后撰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写到:“英国人完全有理由为他们完成的事业感到自豪!”
材料二:1932年8月,国民政府参谋本部首次提出把“地处沿海前沿”和“靠近前沿”的兵工厂内迁,并立即付诸实施。1937年7月21日,南京国民政府由何应钦主持召集有关各部会议,讨论内迁总动员,组成工厂迁移监督委员会。在内迁法律政策上,国民政府陆续颁布了《工业奖励法》、《工矿业赞助条例》等。1937年10月,国民政府正式决定迁都重庆,这场内迁被誉之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从1937—1940年,共内迁工厂450家,机器材料近12万吨。其中以钢铁业、机械工业、电力及电气工业、煤矿业等行业之器材为最多。到1940年夏,后方已形成8个新工业区。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英法联军敦刻尔克大撤退背景和作用。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特点和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