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据所学知识判断下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 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发生洪灾,阁臣根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A. 秦、唐、元
B. 汉、宋、明
C. 秦、元、清
D. 秦、隋、明
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
A. 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 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C. 这—做法使军政大权进—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D. 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唐高祖时期,国家要对大运河一些淤塞的河段进行疏通,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
A. 决策权 B. 行政权 C. 军政权 D. 财政权
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 分封建国
B. 剥夺王侯爵位
C. 推恩令
D. “附益之法”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
A. 分封制和郡县制 B. 宗法制和郡县制
C. 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 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