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时期,国家要对大运河一些淤塞的河段进行疏通,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
A. 决策权 B. 行政权 C. 军政权 D. 财政权
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 分封建国
B. 剥夺王侯爵位
C. 推恩令
D. “附益之法”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
A. 分封制和郡县制 B. 宗法制和郡县制
C. 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 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下属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 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 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 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所必然”的理解错误的是
A. 吸取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的教训
B. 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的需要
C. 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
D. 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