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2年7月初,德军占领了克里米...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2年7月初,德军占领了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然后渡过顿河,近逼伏尔加河畔的斯大林格勒。9月中旬,德军尽管已攻到了城市的中心,但却陷入了困境。11月19日,苏军在朱可夫将军的指挥下开始了冬季大反攻。两个新集团军从东渡过了伏尔加河,一个军从这座城市的北面进攻,另一个军从这座城市的南面进攻。德军围攻部队渐渐处于被包围的危险之中。苏军以巨大的钳形运动包围了德军。1943年2月2日,苏军发起总攻,保卢斯元帅率部12万人投降,德国第6集团军全军覆没。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消灭德军的同时,又在这条战线上的其他地方发动了一系列攻势。到3月底时,他们已收复1942年丢失的全部领土。

——摘编自【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时世界反法西战争的战略态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已形成;苏联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德军闪电战破产;美军取得中途岛海战的胜利,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北非德意军队近逼阿拉曼,北非战场形势恶化。 (2)消灭了德军的有生力量,打击了其侵略气焰;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增强了苏军战胜德国法西斯的信心,迅速收复了大片沦陷的国土。 【解析】(1)依据材料中“1942年7月初”的时间并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从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已形成以及德国、苏联以及美国等角度思考回答。 (2)依据材料中“德国第6集团军全军覆没。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消灭德军的同时,又在这条战线上的其他地方发动了一系列攻势。到3月底时,他们已收复1942年丢失的全部领土”的信息从消灭德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转折点以及收复国土等角度思考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85年5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在北京举行,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宣布把中国人民解放军员额减少100万的决策。会议确定今后两年军队的中心任务是精简整编,搞,好体制改革。到1987年,我军裁军100万人的任务完成。经过精简整编,全军师团单位减少4054个,军级单位减少31个,大军区减少4个。此外,还将野战军整编为集团军,新组建了陆军航空兵、电子对抗兵等部队,加强了特种兵的建设。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我国军事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我国军事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谈者好以专制政体为中国政治诟病,不知中国自秦以来,立国规模,广土众民,乃非一姓一家之力所能专制。故秦始皇始一海内,而李斯、蒙恬之属,皆以游士擅政,秦之子弟宗戚,一无预焉。汉初若稍稍欲返古贵族分割宰制之遗意,然卒无奈潮流之趋势何!故公孙弘以布衣为相封侯,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而变相之贵族擅权制,终以告歇。自此以往,入仕得官,遂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王室”与政府逐步分离,“民众”与“政府”则逐步接近,政权逐步解放。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卢梭(1712-1778)以契约论为武器,论证了实现资产阶级民主的政治理想。他认为,人民推翻暴君之后,就有权废除不利的契约,重新建立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组成新的国家。他强调,必须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主权是至高无上的,不可分割的。国家的最高主权属于人民。卢梭认为作为主权具体体现的立法权也应属于人民,他说:“立法权是属于人民的,而且只能是属于人民的”。因此,任何人都不能把自己置于法律的约束之外,只能以法行事。领袖、官吏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执法人,人民随时可以委托和撤换他们,而官吏则无权剥夺人民的决定权。

——摘编自沈炼之《法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维新变法时期的维新派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即“抑君权,伸民权”,谭嗣同(1864-1898)在《仁学》中提出“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日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君末也,民本也。……夫日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臣也者,助办民事者也。”这种类似法国革命先导卢梭“民约论”的思想,在谭嗣同的论著中不止一处谈到。梁启超说:“彼辈当时,并卢梭民约论之名亦未梦见而理论多与暗合”。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史思辨录》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卢梭、谭嗣同社会契约思想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谭嗣同与卢梭社会契约思想主张的异同。

 

查看答案

罗马法关于所有权是所有人“对物的最完全的支配权”的定义以及关于占有、使用、受益、处分各种权能的理论,直接被归纳到拿破仑法典的第544条中,备受当代各国民法学界的推崇,陆续被各国民法所采用。这表明了罗马法

A. 重视私有财产保护

B. 法理精深结构严谨

C. 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D. 被后世继承与发展

 

查看答案

表是我国1960-1965年工业总产值变化表。这反映了

A. 人民公社化运动遭到了抵制

B. 大跃进运动的影响难以消除

C. 国家经济政策出现重大调整

D. 文革严重阻碍了工业化进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