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自孝公纳商鞅策,富国强兵为务,仕进之途,唯辟田...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自孝公纳商鞅策,富国强兵为务,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以至始皇,遂平天下。

材料二建元元年(公元前141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县举孝廉各一人。

材料三“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材料四“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1)材料一中秦国选举人才的主要标准是什么?在当时有何作用?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制度?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在西汉时期的主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分析这一选官制度在推行过程中存在什么不足之处?对后世有何不利影响?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选官制度?它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

 

(1)主要标准:(辟田与胜敌)以开垦田地的多少与取得军功的大小来授官。作用:壮大了秦国的实力,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制度:察举制。主要作用: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汉代选拔官吏的标准,扩大了官吏来源,为汉统治提供官吏人才;开创中国古代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先例。 (3)不足之处:被选拔者不具备德行和才能,而是讲究门第标准。不利影响:逐渐形成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4)制度:科举制度。积极作用: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表现在:①打破世家大族特权垄断仕途的局面,使大批门第不高的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参加政权;②扩大官吏人才来源,巩固了封建统治的基础;③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④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秦国的选官制度及其影响,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第一小问“标准”由材料一中的信息“辟田与胜敌”即可得出“以开垦田地的多少与取得军功的大小来授官”的结论;第二小问“作用”由材料一中的信息“富国强兵”、“至始皇,遂平天下”即可得出“壮大了秦国的实力,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的结论。 (2)本题主要考查汉代的选官制度及其影响,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第一小问“制度”由材料二中的信息“令郡县举孝廉”即可得出“察举制”的结论;第二小问“作用”可从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有利于选拔人才、开创了考试选官的模式等角度思考作答。 (3)本题主要考查察举制的弊端,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第一小问“不足之处”由材料三中的信息“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即可得出“被选拔者不具备德行和才能,而是讲究门第标准”的结论;第二小问“不利影响”可从逐渐导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的形成这一角度思考作答。 (4)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及其影响,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第一小问“制度”由材料四中的“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唐”即可得出“科举制”的结论;第二小问“积极作用”可从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巩固了封建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等角度思考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美国A部门对克林顿弹劾条款的投票结果(1998年12月19日)

材料二B部门首席大法官伦奎斯特向临时主席斯特罗姆宣誓就职主持审讯,100名参议员向伦奎斯特宣誓担任陪审员。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所指的A、B部门分别指的是什么机构?A部门的弹劾与B部门的审讯能够进行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认识(或评价)。

 

查看答案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分别颁布于1912、1949年、1954年

B. 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 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 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查看答案

“我们加入国民党,但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并须努力从各工人团体中,从国民党左派中,吸收真有阶级觉悟的革命分子,渐渐扩大我们的组织,谨严我们的纪律,以立强大的群众共产党之基础。”中国共产党作出此决议的客观依据是(  )

A.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相对弱小,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不够壮大

B.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定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

C.中国工人运动的一再失败和农民运动发展的燎原之势

D.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同意与中国共产党合作

 

查看答案

假如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为主题收集相关资料,你应该选择

①1825年经济危机的状况

②马克思在柏林大学的求学经历

③圣西门的论著

④巴黎公社起义的经验教训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

1935年,当日军进一步威胁平津华北地区时,蒋介石先后向平汉路南段沿线及京沪线南段沿线调集了20余万中央军,开始把非嫡系的地方部队去应付残存在南方等地的共产党小股武装。这种情况表明

A. 中国共产党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威胁已全面解除

B. 蒋介石开始把来自日本的威胁放在了重要地位

C. 日本全面侵华严重威胁到南京国民政府的利益

D. 中国共产党对蒋介石的统一战线工作成效显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