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276年,南宋都城临安陷落后,元军统率董文炳指出:“国可灭,史不可没。宋十六主...

1276年,南宋都城临安陷落后,元军统率董文炳指出:“国可灭,史不可没。宋十六主,有天下三百余年。其太史所记,具在史馆,宜悉收以备典礼。”人们设法收集到多种宋代史籍并送交元朝的史馆。对“易代修史”传统的重视,其主要目的在于

A. 显示新朝的统治合法性

B. 增强中华民族认同的纽带

C. 削弱旧朝遗民的反抗意志

D. 加强对民众意识形态控制

 

A 【解析】“人们设法收集到多种宋代史籍并送交元朝的史馆”说明新王朝修史主要目的是显示出新朝的统治合法性,A正确;B中增强民族认同感不符合材料主旨;C中削弱用词绝对;D中意识形态控制不符合材料主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董仲舒认为,天意要大一统。皇帝受命于天;各封国的王侯又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国君。家庭关系上,儿子受命于父亲;妻子受命于丈夫。这一思想

A. 强化了男尊女卑观念

B. 体现了宗法分封原则

C. 体现了敬天法祖观念

D. 服务于专制集权制度

 

查看答案

先秦诸子站在不同立场,提出了多种形态的国家起源论。有先秦学者认为原初民始生之时,人各持己义,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上述材料体现的是

A. 老子的自然生成说    B. 荀子的止争息乱

C. 墨子的除乱尚同说    D. 孟子的与民教化

 

查看答案

韩非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矛盾”的概念。他还指出“定理有存亡,有生死,有盛衰”、“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后衰者,不可为常。”这些思想

A. 反映了战国时期君臣关系的紧张对立

B. 反映了韩非对道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C. 表明了春秋时期辩证法思想的萌发

D. 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规范人的思想

 

查看答案

围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区域文化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儒家文化是中原文化的典型代表

B. 慷慨悲歌是北方文化的重要特征

C. 齐、鲁文化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D. 楚文化脱离周文化影响独立发展

 

查看答案

“我生不有命在天?”商纣王依恃天命对周人大军压境的形势无所恐惧。然而,大臣祖尹却说:“非先王不相我后人,惟王淫戏用自绝。故天弃我,不有康食。”这说明

A. 商代王权与神权结合紧密

B. 商王荒淫遭贵族阶层反抗

C. 商人已萌发天命靡常思想

D. 天命思想与迷信紧密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