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

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材料说明不结盟运动国家

A. 根据国际形势变化调整斗争目标

B. 意识到美国严重威胁他们的安全

C. 欲建立它们主导的国际政治秩序

D. 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争夺

 

A 【解析】材料主要体现的是70年代不结盟运动的目标,与60年代相比较有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材料没有直接体现出美苏两国的抵制,排除D。材料没有直接反映出美国对他们的威胁,排除B;从材料内容中看不出不结盟国家要求建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排除C;从60年代的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到70年代通过行动来维护国家独立、反对干涉,说明不结盟国家根据国际形势不断地调整他们的斗争目标,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冷战结束后,美国不断地调整对外政策,与其他大国进行结盟或建立战略性伙伴关系,如2012年美国和印度就进一步扩大了战略关系。这说明

A. 世界政治秩序开始回归稳定

B. 俄罗斯对美国构成了新威胁

C. 多极化世界格局已基本形成

D. 美国对外战略面临着新挑战

 

查看答案

1954年9月,主持法律制定工作的彭真指出:在少数国家工作人员中还有这么一种思想,他们以为法律是只管老百姓或只管小人物的,至于大干部、大人物,只要注意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就够了,对法律遵守不遵守,是无关重要的……在此,他强调的是

A. 法律的推行遭遇了巨大阻力

B. 国家的法律政策还不完善

C. 领导干部也应自觉遵守法律

D. 当时国人法律意识很淡薄

 

查看答案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让企图离间中苏关系的杜鲁门大失所望。 然而,对杜鲁门来说,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事情,最糟糕的事情是毛泽东决定清除美国在华的全部势力。中国这一举措

A.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B. 巩固了新中国的主权地位

C. 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僵局    D.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查看答案

1946-1948年间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美国所占份额平均分别为27%和51%;1950-1951年期间,中美贸易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停止,中国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往来也处于瘫痪状态。造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因素是

A. 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

B. 马歇尔计划的实行

C.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D. 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查看答案

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

A. 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

B. 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

C. 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

D. 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