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一院制与两院制的多次交替后,1875年法国最终在第三共和国时确定采用两院制议会...

在一院制与两院制的多次交替后,1875年法国最终在第三共和国时确定采用两院制议会。对此,戴高乐曾解释说:直接普选产生的议会的初步动议未必是完全有远见的,所以必须以另一种选举方式再组成一个议会来进行审查、修改和提出建议。这说明

A. 法国两院制议会运行遵从民主与理性精神

B. 法国议会制是共和派和君主派妥协的结果

C. 两院制是世界代议制议会发展的基本趋势

D. 间接、直接民主并存是法国代议制的特征

 

A 【解析】材料并未体现世界代议制议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法国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斗争、妥协。故BC错误。根据材料,戴高乐认为直接普选产生的议会(即众议院)未必是远见的,因此需要另一种选举方式(即间接选举)再组成一个议会(即参议院)来进行监督。可以看出,戴高乐主要解释了众议院和参议院的关系。其中,众议院由普选产生,参议院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提出的议案未必是有远见的、符合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因此需要参议院进行监督,体现了启蒙思想所宣扬的民主与理性。故A正确、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罗马人的观念里,法律应该是不断发展的。要用法规和客观的判决而不是个人的心血来潮来调和社会的各种关系……罗马法律也促进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这反映了罗马法

A. 保持习惯法传统

B. 追求客观公正地解决现实问题

C. 贯穿法理精神

D. 强调维护民主法治的重要意义

 

查看答案

《雅典政制》有这样的确记载:有一次,一个名叫吕锡马库斯的人犯有死罪,行刑吏准备执行,在他等死的时候,优美里德斯救了他,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提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决不得处死。到了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吕锡马库斯以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于是吕锡马库斯得到了“鼓槌下人”(即免于刑杖的人)的绰号。这一记载侧面反映了陪审法庭是当时雅典的

A. 最高权力机关

B. 最高的行政机关

C. 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D. 最高的立法机关

 

查看答案

《清会典》记载:“每日钦奉上谕,由军机处承旨,其应发钞者,皆下于阁。内外陈奏事件有折奏,有题本,折奏或奉殊笔,或由军机处拟写随旨题本,或票拟钦定,或奉旨改签,下阁后,谕旨及折奏则传知各衙门钞录遵行。”这说明

A. 内阁变为承递文件的机关

B. 内阁变成军机处下属机构

C. 军机处、内阁的分权制衡

D. 军机大臣拥有一定决策权

 

查看答案

鉴于唐末五代的乱象,北宋统治者“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并且由此完成了制度设计。北宋制度设计

A. 分化兵权铲除了割据基础

B. 分化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C. 利于政府机构合理发挥作用

D. 政策与措施的针对性较强

 

查看答案

魏晋时期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与察举制相比,这一制度

A. 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B.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选官的随意性

C. 注重鉴别官员道德水准

D. 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