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革命高潮中,各种政治力量很活跃。布尔什维克力图领导并直接参加了两个群众的革命...

“在革命高潮中,各种政治力量很活跃。布尔什维克力图领导并直接参加了两个群众的革命斗争,但尚无足够力量使自发的革命洪流完全置于自己的影响之下。这次革命的结果超出了一般资产阶级革命的范围。”材料反映的革命事件使俄国

A. 最终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B. 出现苏维埃和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

C. 很快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D.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 【解析】分析材料中“布尔什维克力图领导”“但尚无足够力量”“结果超出了一般资产阶级革命的范围”等信息,可以判断出无产阶级参与领导革命,但没有完全控制全局,应指二月革命。1917 年彼得格勒工人举行示威游行,革命爆发,二月革命胜利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一个是占主导地位的、掌握全部政权机关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的临时政府;另一个是监督性的、直接依靠武装的工人和士兵、体现工农革命民主专政的工兵代表苏维埃。A 项指十月革命,与材料不符;CD 两项说法与材料无关联。所以答案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2年版俄罗斯普通学校历史教科书《俄罗斯1917年的革命风暴》将俄国1917年发生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称为“伟大的俄罗斯革命”,将其划分为“2月阶段”和“10月阶段”,认为“它们不是相互矛盾的”。它们不矛盾主要表现在

A.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B. 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C. 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D. 努力实现和平民主

 

查看答案

1872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指出,《共产党宣言》原理的实际应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最能说明这一原理实际应用的历史事件有

①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俄国取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③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在大城市发动武装起义

④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毛泽东在给前线的作战电报中提出:“为着不使蒋介石迅速决策海运平津诸敌南下,我们准备令刘伯承、邓小平……歼灭黄维兵团之后,留下杜聿明指挥……诸兵团之余部,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之部署……敌向徐州、郑州、西安、绥远诸路逃跑,是没有可能或很少可能的。”据此判断,该电文的主要意图是

A. 指示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B. 防止辽沈战役中东北敌军的南逃

C. 确保平津战役的顺利开展

D. 要求迅速歼灭淮海战场上的敌军

 

查看答案

美国军事史学家塞缪尔·格里菲斯曾指出:“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是

A. 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

B. 八路军开辟敌后战场

C. 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查看答案

这是一幅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对敌作战的木刻漫画(图中文字为出击平汉路),下列对其寓意的解读错误的是

A. 毒蛇象征着邪恶的侵华日军

B. 剪刀喻指出击平汉路的八路军

C. 反映正面战场抗战的战术特点

D. 鼓舞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决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