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

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使团携带有英国国王赠送给中国皇帝的许多精美礼物,以表达英国国王的真诚心意,从而“发扬两国之得益,建立两国永久之协和”。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称,英国国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

——摘编自《清史编年》等

材料二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盹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无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崇山峻岭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

——摘编自《清实录》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陈述两国关系方面,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与英方信函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乾隆皇帝对英方要求的回应。

 

(1)不同之处:两广总督译文:视两国关系为蛮夷之邦与天朝上国的关系,视双方往来为朝贡关系。英方信函:增进邦交,扩大贸易。原因:清朝长期闭关锁国,对外部世界缺乏了解,自认为是天朝上国,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是出于这种心态。 (2)乾隆拒绝了英方的通商要求和派驻使节的要求。体现盲目自大,坚持闭关锁国政策,落后于世界潮流。拒绝英方的领土要求维护了领土主权。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中所给信息的阅读理解分析提炼归纳概括能力。根据材料“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和“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可以总结出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与英方信函有何不同。从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及其影响来分析原因。 (2)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中所给信息的阅读理解分析提炼归纳概括能力。从材料“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得出乾隆皇帝的态度以及这种态度对中国产生的双重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是铁钱。铁钱体重值小,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大铁钱每千枚重二十五斤,小铁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买一匹绢,需用两万个小铁钱,重量共达一百三十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至道年间出现了交子

——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

——吴自牧《梦粱录》

材料三: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此外,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至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摘自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五:(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摘自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出现交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至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及其根源。

(3)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的理解。

(4)分析宋朝商业革命为什么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

(5)材料四和材料五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新经济因素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下图表民族工业生存发展的情况,据表格读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发展基于国内稳定 

B.两次快速发展均得益于社会的巨变

C.战争对民族工业造成极大破坏性    

D.民族工业的发展一直呈现下降趋势

 

查看答案

1945年12月成立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董事长由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兼任,下属85家企业几乎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低价美棉等政策。1947年公司上交财政及税利达4378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3.2%,并将部分盈利充作军用。该公司

A. 导致民营纺织业的发展困难

B. 使官僚资本的膨胀受到抑制

C. 促进了国民政府统治的日益稳固

D. 推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查看答案

据国民政府经济部门统计: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业工厂仅13家,1940年猛增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也大为增多。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国民政府致力于改变我国工业布局

B. 民族资本家将大批民营工业内迁

C. 四大家族加强了对工业的垄断

D. 西南军阀加速发展自身实力

 

查看答案

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年份

英国

日本

其他国家

1894

69.49

6.26

24.25

1900

62.99

11.20

25.81

1905

55.71

14.04

30.25

1910

50.89

16.14

32.97

1914

48.31

20.39

31.30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 《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 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 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 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