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代敦煌户籍残卷记载:700年,户主张玄均34岁为丁男,户内另有丁男1人,寡1人...

唐代敦煌户籍残卷记载:700年,户主张玄均34岁为丁男,户内另有丁男1人,寡1人,合应授田230亩,而其实际授田为75亩;721年,董思切一户应授田131亩,而实授田为28亩。这反映了唐代

A. 田制已遭到破坏

B. 分配土地严重不均

C. 官吏的腐败贪污

D. 各地的经济不平衡

 

A 【解析】据材料“应授田230亩,而其实际授田为75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唐代均田制名不副实,已遭到破坏,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均田制的问题,不能说明分配土地严重不均,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官吏的腐败贪污,故C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各地的经济不平衡,故D项错误。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东汉时,南方有些地方百姓还不知道牛耕,到了两晋南朝时期,牛耕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政府一再下令禁止杀牛。这反映了

A.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政府政策

B. 政府政策影响民间风俗变化

C. 魏晋后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D. 古代政府重视农业的传统

 

查看答案

“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的实质是(  )

A. 传统丝织业的发展

B. 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

C. 民族工业的产生

D.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查看答案

《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对中国古代城市化率的变化情况有如下统计:

朝代

战国

西汉

南宋

清(1820)

城市化率

15.9%

17.5%

20.8%

22.0%

6.9%

 

 

南宋时期城市化率程度最高的原因是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②坊市界限被打破

③政府不再限制商业发展

④商业发展的推动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我国古代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财赋收入,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因此国家常采取“均田”“限田”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保护自耕农经济。这一情况反映了自耕农

①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②自给自足

③规模小,比较脆弱

④实际上已得到历朝政府的保护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造成材料中“乡村里的人口……不太会有变动”的经济因素是

A. 宗法关系长期存在

B. 中国农村封闭落后

C. 安土重迁观念的影响

D.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